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安藝毛利史(第一章/第二節:大江廣元的晚年及其後裔)



〔二、大江廣元的晚年及其後裔〕

  從鎌倉幕府成立之初,經歷了梶原景時、比企能員和北條時政等人的一連串政治鬥爭,文職官僚出身的大江廣元爬上了幕府的指導層,與武家出身的北條義時、政子一同執掌幕政。

  北條時政被流放後,幕府得享幾年的太平。在大江廣元獲得御家人最高地位象徵的建保元年〈1213年〉五月,爆發了「和田合戰」,幕府的統治根基再次受到動搖。


  且將時間稍稍回溯到同年二月。信濃國御家人泉親衡暗殺源實朝的陰謀被揭發,此一事件牽涉到和田義盛的侄兒和田胤長和兩個兒子義直、義重,結果被北條義時藉機逮捕下獄,和田義盛帶同一族九十八人,一同到將軍御所求情,希望以自己的汗馬功勞,換取兩個兒子和侄兒的赦免,但在場的大江廣元卻以「和田胤長為禍首」為由,在和田義盛面前,將和田胤長綁起來,交給二階堂行村發落,這對和田義盛來說無疑是一個羞辱。結果和田義直、義重獲得釋放,但和田胤長則被流放到陸奧,和田義盛對此判決十分不滿,再加上不久後北條義時擅自撤換和田義盛的代官,使和田義盛決心以武力推翻北條義時。

和田義盛糾同部曲與份屬同族的有力御家人三浦義村一起舉兵,然而起事之前,三浦義村突然改變立場,轉投北條義時陣線,和田義盛恐怕陰謀敗露,於是不待兵力集結,於五月二日午後帶領一百五十騎突襲大倉御所和北條義時邸。該日稍早時,大江廣元正在宅邸舉行宴會,忽然接獲通知,和田義盛邸有軍勢集結,大江廣元生怕將軍有危險,於是撇下酒客們獨自去將軍御所通報,所幸其時北條義時已在御所,於是二人連同將軍源實朝一同到山上的法華堂避難去〈《明月記》〉;豈料和田軍勢來到大倉御所對面的大江邸,不由分說便展開攻擊,大江邸慘遭破壞。大江廣元若不是及時離開宅邸,很可能已遭遇殺身之禍。翌日〈五月三日〉,大江廣元與北條義時向武藏國以及周邊的御家人集團聯合發佈了追討和田義盛的命令。和田一族戰死,戰後論功行賞,大江廣元得到武藏國橫山莊地頭一職。

  藉著和田義盛之亂的契機,大江廣元幾乎完全掌握了和田氏的舊領以及職權,在幕府內部,與北條義時共同承擔文武兩職,支撐著幕府的統治。

  建保二年〈1214年〉正月五日,大江廣元昇任正四位下。建保四年〈1216年〉正月二十七日,被任命為陸奧守。當中值得注意的是,陸奧國屬於源實朝的知行國,等如幕府直轄領,由幕府御家人擔任幕府直轄地的國守,並參與國務,是幕府有史以來的初例。這當中極有可能涉及源實朝與朝廷的關係。

  關於源實朝,史學界一致地將他視為親朝廷派,因為源實朝曾多次表明希望得到其父源賴朝也未能達到的官位〈近衛大將〉,而事實上在建保六年〈1218年〉短短一年之內,源實朝就接連昇任近衛大將、內大臣,以至右大臣,當時源實朝只是二十七歲。儘管在此之前,北條義時和大江廣元都反對源實朝過份接受朝廷的官位,但源實朝認為源氏正統將會在自己這一代斷絕〈源實朝未有子嗣〉,只望求得高官位讓家名顯赫。源實朝這番話,暗示自己未能大權在握,甚至可能被北條家奪去政治實權,在這種環境下,倒不如從朝廷方面著手,挽回一點權力。從這一點,可以窺視到身為武家統領的「鎌倉殿」,與以北條、大江等人為首的御家人集團在政治上,甚至是方針上的分歧和對立;在源實朝晚期,一些事務更沒有徵詢大江廣元的意見,獨斷獨行,或可視為尋求權力獨立的旁證。

  然而就在第二年〈承久三年,1219年〉,源實朝率眾臣參拜鶴岡八幡宮,以慶祝昇任右大臣一職,結果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源賴家的兒子公曉刺殺。源實朝死時僅二十八歲,事後大江廣元和他的兒子們,以及一眾御家人皆落髮出家。公曉刺殺源實朝一事,涉及黑幕說,被認為是三浦家在背後慫恿生事,在此不作詳述,但作為一個親朝廷派,源實朝的死代表著公〈朝廷〉武〈幕府〉關係發生轉變,後鳥羽上皇原本希望透過源實朝控制幕府,但源實朝一死,源氏一家斷絕〈公曉在刺殺源實朝之後也遭到殺害〉,幕府一時間群龍無首,成為朝廷取締幕府的好時機。幕府方面,大江廣元和北條義時等等要臣,一方面要盡快尋找將軍繼承人穩定形勢,另一方面要保持與朝廷的關係,於是派遣二階堂行光出使京都,希望朝廷派遣皇子六條宮雅成親王或者冷泉宮賴仁親王前往鎌倉。隨二階堂行光同行的還有大江廣元的嫡子大江親廣〈已過繼為源通親的養子〉以及伊賀光季,他們二人被任命為京都守護,主要窺探朝廷的動向,以防朝廷有所動作。

  但是後鳥羽上皇不希望讓皇子前往鎌倉這個龍潭虎穴,朝廷與幕府之間就繼承人問題來來往往,議而未決,最後朝廷答允遣九條道家之子三寅〈後來的第四代將軍藤原賴經〉前往鎌倉。其時以後鳥羽上皇為首的朝廷,吹起一陣倒幕風潮。承久三年〈1221年〉順德天皇突然把皇位讓予皇子懷成親王,得到這個情報的大江廣元心知不妙,果然沒多久京都守護伊賀光季的使者來到鎌倉,告知後鳥羽上皇打算舉兵討伐北條義時。事已至此,幕府方亦不能採取恭順態度。

  後鳥羽上皇討幕的動員對象除了直屬的西面武士之外,還包括京都守護伊賀光季和大江親廣在內,但伊賀光季不從,被殺害,大江親廣迫於無奈,與後鳥羽上皇為伍。情報傳達到鎌倉後,幕府大為緊張,一旦成為朝敵,就難以號召各路諸侯加入反抗,為了團結御家人對抗朝廷,北條政子多番游說,呼籲御家人出兵支援幕府,以報源賴朝之恩。

  面對朝廷大軍,幕府中人大多建議採取守勢,唯獨老臣大江廣元獨排眾議,堅持立刻進軍京都,制敵機先,若果據地而守的話,曠日持久則會動搖軍心。他的建議得到北條政子接納。

  幕府方的大將,是北條義時的弟弟時房以及兒子泰時,其部下還有足利義氏、三浦義村、千葉胤綱等等將領,大江廣元的四子季光〈1202-1247〉亦有參與戰事。當時幕府兵分三路,一路出北陸道,一路取東山道,一路經東海道,向著京都進發。三路幕府軍勢如破竹,六月十四日突破朝廷軍在京都宇治川的防衛線,翌日〈六月十五日〉,幕府軍佔領京都,結果後鳥羽上皇、土御門上皇、順德上皇分別被流放到隱岐、阿波、佐渡島,仲恭天皇〈懷成親王〉被廢位,他們以及皇室貴族的領地則被幕府沒收,以賞賜給部下。是次公武衝突,史稱「承久之亂」。至於從屬朝廷軍的大江親廣,幕府饒其死罪,讓他在父親廣元的領地之一出羽國寒河江莊隱居,渡過餘生。

  作為幕府軍一員的大江季光在木曾川一役表現出色,他當時才二十歲。在此戰中,因功獲賜越後國佐橋莊和安藝國吉田莊的地頭職。在承久之亂以前,季光就已經從父親的領地中,得到相模國下毛利莊的地頭職〈註1〉,以地名為苗字,改姓毛利,並且娶了關東豪族三浦義村的女兒為妻。《吾妻鏡》中關於承久之亂的記載裡,就有「毛利藏人大夫入道西阿」的名字,「西阿」是當時源實朝死後,大江季光出家時的法名。事實上,在季光之前就有毛利家的存在,當時源義家的末子源義隆,因得到相模國毛利莊的知行地而改姓毛利,後來毛利景行與其一族因捲入上述建保元年〈1213年〉的和田義盛之亂,全族盡皆戰死。後世人為分辨源義隆一脈與毛利季光一脈,遂稱前者為先代毛利氏。

  元仁元年〈1224年〉六月十三日,北條義時暴斃。翌年〈嘉祿元年,1225年〉六月十日,大江廣元病歿,享年七十八歲;一個月後的七月十一日,北條政子亦病逝。短短一年間,三位領導人物相繼逝世,對幕府上下造成極大震動,據《明月記》六月十四日條所載,在京武士得悉大江廣元病歿的消息,都紛紛離開京都前往鎌倉。為了鞏固辛苦維持下來的執政體制,幕府在同年十二月設立了政務機構「評定所」〈註2〉,其成員稱為「評定眾」,繼承大江氏家業的長井時廣〈大江廣元次子〉以及毛利季光被幕府徵召為評定眾的成員,得以參與政事。

  延應元年〈1239年〉十一月,毛利季光將女兒嫁給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泰時的孫子時賴,此刻他既是大江廣元之子、又身兼三浦義村之女婿,和未來的執權北條時賴的岳父,與幕府兩大巨擎攀上了親,而這段姻親,因係毛利季光的女兒,亦即三浦義村的外孫女,與北條時賴的結合,又間接鞏固了北條、三浦兩大家族的關係〈在此之前北條義時迎娶三浦義村之女為妻,北條時氏即為其子;另北條義時之女亦嫁予三浦義村之子,但產後不久死去〉。到了北條時賴親政的時期〈1246年始〉,毛利季光以執權外戚的身份,進入幕府中樞,參與決策大事,是為毛利季光事業最高峰的時期。

   當時有一個習慣,就是將軍會親自造訪幕府首腦的宅第,並且在該處留宿,對被造訪者來說自然是一種榮譽。毛利季光就有兩次被造訪的記錄,第一次是嘉禎二年〈1236年〉,第二次是寬元四年〈1246年〉,已把將軍之職讓給兒子賴嗣的藤原賴經〈見下文〉帶同賴嗣一同拜訪毛利季光,並且在正殿為年僅八歲的新任將軍藤原賴嗣舉行甲冑初著式。這一個旁證可以顯示出毛利季光在幕府內部的重要性。

  寬元二年〈1244年〉,當了二十多年征夷大將軍的藤原賴經,在病危的北條經時迫逼下把將軍之位讓給其只有六歲的兒子賴嗣,引起賴經的故友隨從們的不滿。當中有一位名叫名越光時,是北條氏庶家的後代,暗中聯合大族三浦家及評定眾要員,企圖發動政變,趕走剛繼任執權職的北條時賴,擁戴舊將軍賴經復辟,可是圖謀敗露,被北條時賴察覺並且派兵鎮壓,名越光時出家,將軍賴經則被遣返京都,當時為寬正四年〈1246年〉七月。押送將軍賴經回京都的,是三浦義村的次子光村〈其時三浦義村已故〉,他對將軍賴經的遭遇,感到滿腔怨憤,回到鎌倉後,招兵買馬,準備起兵作反。這件事讓毛利季光左右為難,大感懊惱,因為北條和三浦都是他的姻親。得知這一消息的北條時賴,馬上召回在紀州高野山隱居的外祖父安達景盛回來商議對策,安達家是除了毛利、北條、三浦家以外最有勢力的御家人,萬一毛利、三浦聯手,就只有安達家才可以和北條聯手抵抗。在他們的計劃當中,早已把毛利季光包括在討伐對象之內。

  時間進入了寶治元年〈1247年〉,鎌倉境內陸續出現怪異現象,當時人們就認為是兵革之兆。五月,在鶴岡八幡宮的鳥居前,被發現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三浦泰村〈三浦義村長子〉應當被誅,令人聯想到是北條一黨的所為,使雙方關係劍拔弩張,有大戰一觸即發之虞。六月五日,北條時賴派遣使者到三浦邸作最後的談判,三浦泰村〈光村的長兄〉亦願意與北條時賴談和,同日三浦邸卻受到安達景盛領兵攻擊,三浦兄弟被迫應戰。毛利季光得悉衝突發生後,馬上帶領隨從出發給北條、安達軍助戰,但臨行前被其妻子勸阻,她認為捨棄三浦家是背信棄義的事,會被後世人恥笑〈註3〉;毛利季光聽罷,決定捨棄親家北條家,協助娘家三浦一黨,參與叛亂。結果亂黨被鎮壓,毛利季光與長子廣光、次子親光、三子泰光等人在鎌倉法華寺自盡,全家幾乎盡滅,只剩下身在越後的四子經光得免於難。

  早於三浦之亂爆發前的十一個月,寬元四年〈1246年〉七月十一日,毛利經光被選為遣送前將軍藤原賴經回京的侍從,隨大隊從鎌倉出發,同年八月一日抵達京都,隨即被任命前往越後,代替父親季光出任佐橋莊地頭代官之職,故此毛利經光並沒有被捲入三浦一族之亂,得以倖存。儘管如此,其本據地相模國毛利莊還是被幕府沒收,改以對越後國佐橋莊和安藝國吉田莊的領地給予安堵〈由幕府向下屬發出的領地承認書狀〉,讓毛利家能夠存續下去,這大有可能是長井泰秀向幕府求情而得到免罪之故。

  身兼備後國守護、關東評定眾,以及毛利家惣領〈一族之長〉的長井泰秀〈長井時廣嫡子〉於三浦之亂前已經繼承了長井家的家業,並在三浦之亂之中協助北條、安達軍,戰後躍昇為中樞重臣;他對毛利季光父子的立場頗為同情,加上本來就有血緣關係,因此在戰後,長井泰秀一直對毛利經光處處庇護。其後長井家在幕府中權勢日重,在政治上得到更多的發言權,成為毛利家發展過程中的一道屏障。

  毛利經光的本據地佐橋莊,位於越後國的中央部份,約現今新潟縣柏崎市一帶。佐橋莊佔地甚廣,且土地肥沃,西南面有鯖石川自南向北流入日本海,另有長鳥川橫貫莊內,與鯖石川合流,長鳥川把佐橋莊分為南北兩邊,長鳥川北面稱為北條,南面稱為南條。經光在南條山麓與鯖石川之間的一座小丘上構築南條館,作為居所。

  毛利經光在佐橋莊經營了二十三年,於文永七年〈1270年〉出家。他把北條佐橋和毛利一族統領權傳予長子基親,南條佐橋以及吉田莊地頭職則一併讓予四男時親〈?-1341〉。時親得到優厚待遇,在於他娶了當時掌握幕府實權的北條得宗家的御內奉公人長崎泰綱之女龜谷局為妻。當時,與具勢力的長崎家結為姻親,是為了毛利家將來的順利發展和利益考慮;故此經光把吉田莊地頭職讓給時親的同時,也把同莊中心部的吉田鄉一地讓給龜谷局。

  從此,毛利家分為基親的北條毛利家和時親的南條毛利家,各自發展。經過六十年的穩定經營,時移勢易,已是鎌倉幕府末期。

  註〈1〉:相模國下毛利莊何時成為大江廣元的領地無從稽考,最早的有關記載在《吾妻鏡》治承五年〈1181年〉正月十八日條,「相模國毛利莊住人」一句。另外同書還有建久五年〈1194年〉大江廣元在下毛利莊招待源賴朝的記載。

  註〈2〉:為防止獨裁情況出現而所設置的合議制,一般而言是指與當時執權共商政務和處理訴訟的機關。

  註〈3〉:鎌倉早期的武家社會,女性也能夠從父家分得土地,而這塊土地,將來會由夫家繼承;但另一方面,夫家亦有義務,在妻家發生危險時要傾力襄助。這種制度到了鎌倉後期則有改變,女性從父家得來的土地,死後將會歸還父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