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幕末的天皇


 最近在拜讀藤田覺的《幕末の天皇》。

 

這是我們研讀幕末維新史時很容易忽略的一塊。包括拙作《幕末長州》在內,敘述幕末史的華文書籍中,大多把幕府視作政治主體,然後將一連串動亂歸因於幕府的失政,相對地把維新志士與朝廷拉在一起,仿佛是維新志士替朝廷打倒幕末,將政權收回朝廷掌中。「大政奉還」、「王政復古」這兩組詞語,正是這種觀點的反映。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年號戰爭——以永祿、天正改元為例

 在中華文化圈的世界,年號不只用作紀年,而且是權力合法性的象徵;使用一個年號,代表著從屬於那個政權,願意接受那個政權的管治。日本在明治時代實行一世一元制以前,經常出現更改年號的情況,有時候一個天皇在位期間,會多次更換年號,僅有少數的天皇只用上一個年號。更換年號多數是因為下列情況:

 

1.天皇踐祚

2.出現天災異變,例如地震、火災、瘟疫

3.逢革命之年,即辛酉革命、甲子革令(辛酉年後的第四年)

 

除了天皇踐祚之外,以上原因看似是不可抗力,但實際的改元操作上也涉及許多人為因素,特別是戰亂時期,改元更淪為權力者的政治鬥爭工具。以下以戰國時期永祿、天正兩個年號為例子,簡單介紹這兩場充滿張力的年號戰爭。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再談穢多、非人

近日重讀網野善彥教授寫的《重新解讀日本歷史》(聯經出版),書中第三章專門談論穢多、非人這些受歧視的群體,有些想法想要記錄下來。

 

網野善彥開宗明義提出,南北朝前後的十四、十五世紀,是日本社會大變革期,許多現代社會的觀念都是從這個變革期產生的,以前的社會跟我們所想像的截然不同(想起內藤湖南說應仁之亂以前的日本史都是外國史)。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Netflix短劇:東京裁判


最近在NETFLIX看了《東京裁判》(Tokyo Trial),這是2016年由日本NHKNETFLIX合作的四集短劇,網上已有不少評論。我只有趁著疫情宅得發慌才有時間翻看。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再談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之所以受日本人敬愛,是因為他向尚未接觸國際社會的日本人介紹西洋文明。他在幕末時曾隨幕府前往美國,回來日本便寫了一本《西洋事情》,不計蘭學的話,他可說是最早一批向日本人展示西洋文化的人。他不把這些知識當做是很珍貴的秘笈,反而很積極推廣,希望啟迪日本人的見聞和智慧。當時新舊時代交替,日本尚在萌芽發展階段,而西方列強對東亞虎視眈眈,福澤便透過《西洋事情》和稍後的《勸學篇》來激勵日本人勤奮自學,只要每個人都努力學習,便可有獨立的人格,進而使日本有獨立的國格,與世界列強為伍。這既是他身為下級藩士受盡白眼的經驗,也是當時日本面對國際社會的處境。

 

《勸學篇》第一句「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看似是說人無貴賤之分,人人生而平等,就像美國獨立宣言那句名言一樣;但對比他在甲午戰爭時稱清兵為「豚尾兵」、「惡獸」的表現,便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對這一句話的解讀,是世界雖然有文明的國家也有落後的國家,但上天賦了人類的質性其實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成為人上人,相反若不努力改變自己,便會淪為人下人,福澤諭吉以此勸勉日本人獨立自強,使日本成為比別國優秀的國家,這正是《勸學篇》的主旨。

 

他對於落後的人是很歧視的,絕不是平等主義者。就像當時已流行的祟洋風潮,福澤也不能免俗,相信人種有優劣之分,支持「人種改良論」,認為日本人應該模仿家蓄品種改良,挑選優秀父母(指文明的歐美人)誕下優秀後代。他這種思想似乎在知識界亦十分普遍,在他的《時事新報》擔任記者的高橋義雄撰寫了《日本人種改良論》,提倡與西方人雜婚,便是基於此一優勝劣敗的思想。後來福澤諭吉的《脫亞論》也是由此而來,因為失敗的朝鮮人和中國人都是東亞劣等民族,他不屑與落後的東亞為伍(脫亞不等於入歐,這一點需要注意)。

 

要知道,福澤的《西洋事情》、《勸學篇》抑或《脫亞論》,對象都是日本人。他絕不是要把他的思想推廣到全世界成為普世價值。相反,我們更要留意當時世界的思潮。當時是民族主義和達爾文主義流行的年代,是帝國侵略、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年代,不是自由、平等、博愛的年代。我們看福澤的作品,了解他的人品,不能撇開時代脈絡。

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安倍晉三將會辭任首相


前陣子才刷新連續任職最長日數記錄的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今天傳出辭任的意向。

 

根據新聞報導,安倍辭職的原因是身體狀況惡化,早前亦曾傳出吐血就醫的消息,相信情況不樂觀。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身體出狀況。他第一次首相任期(2006年9月26日—2007年9月26日)也是因為健康問題而提早結束,突然辭職的消息在當時很轟動。從2012年起再任至今的安倍,還未遇到強有力的對手,卻仍是敵不過健康。

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

長州馬鹿

憶起當初宣布拙作《幕末長州》成書時,有些朋友表示十分期待(因為銀魂的關係?),也有朋友戲稱長州馬鹿。我一時語塞,對近代史不熟的我,對這一謔稱的由來不甚了解,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翻查了資料,發現這個謔稱出自豐田副武口中。豐田副武是海軍軍人,太平洋戰爭期間先後擔任海軍大將、吳鎮守府司令長官、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海軍總司令長官等等,也曾是海軍大臣的候選人物。

 

據說他很討厭長州,但我找不著出處。如果從海軍的角度看,憎恨代表陸軍的長州似乎不難理解。也有一個說法,指海陸兩軍素來不睦,海軍內部常以「馬糞」、「けだもの」(野獸)稱呼陸軍,換句話說這並不只是豐田副武一人的想法。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本多與大久保的政爭


關原之戰結束到大坂之陣消滅豐臣家期間,就像多數大名一樣,德川家內部也發生過一系列家臣派系鬥爭,而格局之大,比其他大名御家騷動有過之而無不及。

故事先從慶長十年 1605年) 德川秀忠繼任征夷大將軍開始講起。

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僅二年後便傳位給德川秀忠,自己則隱居駿府城。德川家臣團因此分成兩組,一組跟隨德川家康,這裡姑且稱為大御所派,一組留在江戶輔助德川秀忠執政,姑且稱為將軍派。兩派核心成員大致有:

大御所派:本多正信、本多正純、金地院崇傳
將軍派:大久保忠鄰、青山忠成、內藤清成

當中本多正信留在江戶,參與幕政,同時兼具監督的角色。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日本為何沒有出現易姓革命?


對研究中日歷史的朋友來說,這是無可避免的問題,在我的腦袋裡也曾迴旋過千次萬次。早前在臉書專欄看到這個題目,想在這裡簡單記錄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必須澄清的是,所謂易姓革命也不是真的革命,只是政權的交替,一個家族取代另一個家族而已,並沒有涉及國體的變換。

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導者》


書名: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導者
作者:伊藤之雄 (翻譯:沈藝、梁艷、李點點)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伊藤之雄教授專研日本近代政治外交史,著作甚豐,繼早前《伊藤博文》和《明治天皇》獲翻譯成繁中版推出(兩本都是廣場出版),這次輪到這一本著作,不過是由大陸的出版社推出簡中版。期待有更多伊藤教授的著作翻譯出版(個人私心希望出版他的《原敬》和《元老西園寺公望》,不過二人在華文世界名氣不高)。

說回這本書。「元老」二字是含義矛盾的名詞,它指的是資歷最深、對政府有貢獻的退休功臣,通常超然於一眾現任高官之上,對政治仍保有極大影響力,這個定義放在日本近代史的環境裡也沒有不同,「元老」具體指的就是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縣有朋、井上馨、松方正義、西鄉從道、大山巖、西園寺公望這幾個人(他們不是同一時間出任元老)。除了西園寺公望是後期的元老之外,其他幾人都是明治維新的大功臣,尤其在制定憲法和主導國家運作方面,從明治政府成立以來,他們都是核心人物,擁有超然地位。舊日本憲法中,首相(即內閣總理大臣)不是像現在這樣由眾議院多數黨黨魁擔任,而是經由特定人士向天皇舉薦,再由天皇下詔令候選人組閣;而元老的主要作用,便是奉答天皇的諮詢,商定繼任首相人選,並輔助天皇處理政治問題,以防天皇干涉政治,蒙受不必要的威信危機。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DSE試題風波之我見

(不太想評論時事,恐惹爭執,但事關日本歷史,忍不住吐一兩句。)

上星期發生的香港DSE試題風波愈演愈演,事緣世史科試卷一道以二十世紀初期中日關係為背景的題目,被質疑立場偏頗、具引導性、傷害民族感情等等。相關新聞及進展,請各位自行上網搜索,這裡不再贅述。

「『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參考資料C及D,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很多朋友提出,那種提問方式從前已有,不是新鮮事,而政府刻意在這個時點發聲,無疑是政治炒作,搶回話語權。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幕末長州》讀者評語

也許是我太閒了,不時上網搜尋一下讀者對拙作的評語。找到的評語只有兩三篇(證明拙作不太吸引),其中有一段是來自大陸讀者的: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近代朝鮮與日本》

書名:近代朝鮮與日本
作者:趙景達 (翻譯:李濯凡)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談到十九二十世紀帝國主義下的近代化東亞國家,第一個必然想到的便是中國,其次便是日本。一個是正在衰落的文明大國,一個是正在成長的小國,彼此互相學習和衝突,然後各領風騷一百年。

相對來說,朝鮮半島的近代化進程,甚至說整個韓國史往往被華文圈讀者忽視。筆者在十多年前,約莫大長今上演的時候,拜讀過簡江作的《韓國歷史》,那是五南圖書出版的大部頭通史書,往後就不再看到有韓國歷史專書出版。

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讀書雜談(一)

近年華文出版界翻譯了很多日本史著作,不論日本的或是歐美的,出版社都捨得花錢購買版權和請專家翻譯,甚至還就地湧現了一批原創寫作的作家(小弟有幸敬陪末座),日本史的閱讀推廣可說是十分積極和熱鬧。

我當然不可能每一本都會讀遍,比較熱門的書,不管是學術的還是科普類的,台灣的抑或大陸的,我都會拜讀。

可是並不是每一本都是好書,有些非歷史學者所出的貌似科普的書,堆砌一些似是而非的歷史觀點,很容易害讀者走錯了方向。

以下拿《藏在地形裡的XX史》裡面毛利家的部份做例子(不想透露全名,我想大家都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我說哪一本)(笑)。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應仁之亂》

書名:《應仁之亂》
作者:吳座勇一 (翻譯:康昊)
出版社:遠足文化

要寫這書評實在很費心思,因為這明明是很耳熟能詳的題目,但內容卻是十分陌生。書中除了幾位足利將軍和細川、山名等大名角色,其他登場的人物名字我幾乎都沒有聽過。讀完一遍,我又把初初登場的人物和事件都忘光了。

這本書可是在日本創下四十七萬冊的驚人記錄。到底有何魅力?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小學館版《日本之歷史》漫畫全冊免費線上閱覽



小學館版《日本之歷史》漫畫(日文)一套共二十四本,由今天起到四月十二日,為期一個月,免費開放給讀者在線上閱讀。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佐賀藩為何在幕末沒沒無聞?


一般說「薩長土肥」是促成明治維新的四大雄藩,指的是薩摩、長州、土佐和肥前(佐賀)。不過進入明治時代,只有薩摩和長州兩藩特別突出,土佐和佐賀就像是薩長藩閥政權的陪襯——就算拿土佐和佐賀比較,土佐的名氣也比佐賀大,畢竟土佐在幕末維新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我們看幕末歷史,竟幾乎找不到佐賀藩的足跡,存在感相當薄弱。到底佐賀藩在幕末期間有什麼事跡?又是憑藉什麼能跟薩長土三藩相提並論?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關於關原合戰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近先後拜讀吾友胡煒權的《豐臣西軍和關原之戰》和光成準治的《九州關原》(戎光祥出版),對於該段歷史又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平常看到介紹日本史的書籍,只是籠統介紹關原之戰的起因和經過,草率地將參戰大名分成東西兩個陣營,這只是方便敘事的便宜方法,充其量只能反映事實的表面一小部份,正因為把敘述簡化了,反而造成讀者思考上的誤區,讓讀者產生一種像拔河比賽雙方預先站好隊各自使出全力作戰的幻覺。

但現實世界又豈是這麼簡單?人類不比電腦,人尚有賢愚之分,而且當時人對於訊息的整理、利益的糾葛、戰術的安排,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當中,決不是鐵板一塊,說這人是支持德川家康就一定是東軍,說那人支持石田三成就一定是西軍?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從幕末到明治》



書名:《從幕末到明治》
作者:佐佐木克 (翻譯:孫曉寧)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香港台灣的出版界鮮少出版這種學術著作,除非找日文原文書,否則只好寄望內地的出版物。

作者佐佐木克教授是近代史的泰斗。這一本是他晚年集大成的著作——該書寫於2013至14年,佐佐木教授當時正受病痛折磨,在2016年病故),也是他最後的作品。

2020年2月3日 星期一

《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書評




書名:《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
作者:胡煒權
出版社:遠足文化

吾友胡煒權博士的〈敗者的戰國史〉系列第二彈《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早前推出,身為戰國迷,不可能不支持。

作者的學術背景相信不需我多費唇舌,前作《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和《天皇的歷史之謎/天皇的生活與一生》已經充份顯露出作者的深厚功力。所以閒話休提,直接寫感想。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新選組簡史(十三)——新選組的餘生


新選組局長近藤勇和副長土方歲三為幕府捐驅,其他人也有各自的命途。

一番隊隊長沖田總司,年紀較輕,平易近人,深得隊員喜愛,另一方面他既是隊中首屈一指的高手,訓練又極為嚴厲,令人望而生畏。然而他身體一向不好,元治元年(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他在行動期間昏倒,有一說是當時他已患上肺結核——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症;在戊辰戰爭期間,他的病情急速惡化,無法跟隨近藤勇參與戰鬥,被送到幕府醫師松本良順位於江戶的宅邸中治療,後來轉移到千馱谷植木屋甚五郎宅邸繼續療養。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新選組簡史(十二)——土方歲三最後的抵抗

近藤勇被押解到江戶受審期間,土方歲三也跑到江戶,向勝海舟等主和派請求救近藤勇一命,但朝廷還是判他死罪。土方歲三眼看近藤勇活命無望,趁朝廷還沒下令拘捕自己時,帶著齋藤一(當時化名為山口二郎)、島田魁等幾名舊部屬,與大鳥圭介率領的舊幕府軍合流,往會津方向撤退。

在大鳥圭介的組織下,舊幕府軍分成前中後三軍,土方歲三擔任前軍參謀。四月十一日大軍離開江戶,朝會津方向行進,途中在宇都宮一帶與新政府軍爆發攻防戰,土方歲三足部受傷,把舊新選組隊員交託給齋藤一之後,被送到會津若松城療養。土方歲三在會津療養期間,在流山失散的舊部屬紛紛前來投靠;此外他得知近藤勇死訊,在當地天寧寺為近藤勇立墓祭拜。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新選組簡史(十一)——近藤勇的末路

舊幕府設立甲陽鎮撫隊的目的,是要趕及在新政府東征軍進入甲府之前先進佔該地,並在那裡迎擊新政府軍,以免敵人入侵江戶。舊幕府撥出二千四百兩,會津藩撥出一千二百兩,與新選組關係友好的將軍侍醫松本良順亦私人出資三千兩,給甲陽鎮撫隊作軍費。

二月三十日甲陽鎮撫隊從江戶鍛冶橋屯所出發,當晚在內藤新宿休息,三月一日及二日,分別駐紮在調布和日野。日野是近藤勇結拜兄弟佐藤彥五郎(亦是土方歲三的姐夫)的地盤,在那裡鎮撫隊受到熱情招待,當地農兵二十多人更即場加入鎮撫隊。鎮撫隊從江戶出發時部隊只有八十人,但沿邊招募隊員,僅三天時間就膨脹成擁有二百人的中型部隊。

不過甲陽鎮撫隊在調布和日野耗費了兩天時間。正是這兩天時間,給鎮撫隊種下了無可挽回的惡果。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新選組簡史(十)——鳥羽伏見之戰

慶應三年(1867年)十二月九日,以薩摩和長州為首的倒幕派仿傚了八一八政變的做法,佔據了京都御所,將親幕派公卿擋在宮門外;倒幕派在小御所內討論國是,頒下了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了將軍職位和一切幕府制度,新設總裁、議定、參與三職。德川慶喜雖然已經失去將軍職位和領地,但支持幕府的人仍然不少,是倒幕派的心腹大患,不過德川慶喜不願與新政府衝突,便帶領會津、桑名藩兵以及新選組一同退守大坂,不久新選組返回京都,以伏見奉行所為屯所,繼續維持治安。

十二月十八日,剛好是油小路事件一個月。這一天近藤勇前往二條城參與會議,下午乘馬回程時在伏見街道遭遇富山彌兵衛等御陵衛士餘黨的伏擊,近藤勇右肩中槍受傷,但性命無大礙。事後他與患上肺結核的沖田總司一起到大坂接受治療,新選組隊務則交由副長土方歲三處理。

三日後的二十一日夜晚,新選組繼續在京都市中巡邏,路上遇上薩摩藩兵,雙方爆發衝突,直到翌日天亮,在附近的尾張藩邸趕緊調停,才不致發生傷亡。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新選組簡史(九)——分裂

山南敬助伏法和新選組第二次改編的時候,即慶應元年(1865年),幕府第一次征伐長州已經告一段落,朝敵長州藩在高杉晉作控制藩論之下,放棄了恭順的態度,因此幕府著手準備第二次征伐行動。在雙方正式決裂之前,近藤勇曾陪同幕臣永井尚志前往廣島(幕府征長部隊的前線)與長州藩交涉,確定對方的意向,然而新選組與長州積怨極深,以往在池田屋斬殺多名長州尊攘派藩士,又四處搜捕長州浪人,手段極度殘忍,他明白長州人對他恨之入骨,這幾番深入敵陣,自然凶多吉少,據他臨行前(十一月四日)寫給家鄉好友佐藤彥五郎(土方歲三的姊夫)的書信中透露,近藤有意將天然理心流第五代師範之位讓給沖田總司,背後含意即是這次廣島之行多數有去無回。所幸廣島之行無事告終,當年十二月末返回京都。

不過幕府與長州的交涉,並沒有為日本帶來和平。幕府自從慶應元年(1865年)起便動員各地大名和兵員,準備再次對長州動武,大軍長期屯駐在大坂一帶,為當地居民帶來不便,第二年(慶應二年,1866年)六月雙方爆發衝突,即長州藩所稱四境戰爭,幕府軍分四路圍攻長州,卻一敗塗地,慘敗收場。第二次征伐長州本來就師出無名,不得人心,現在兵敗如山倒,幕府的腐敗在世人面前表露無遺,政治形勢的天秤逐漸向長州傾斜,幕府的統治步入存亡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