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安藝毛利史(第一章/第一節: 毛利家之祖--大江氏)



第一章 鎌倉.室町時代的毛利家

〔一、毛利家之祖──大江氏〕

  傳說中,毛利家的祖先為天照大神的二子天穗日命,天穗日命之後歷經若干年代傳至野見宿禰,再歷經若干年代傳至音人〈811-877〉,這是大江氏毛利家最早的有關其祖先的記載。音人及其先代原以「土師」為姓,桓武天皇〈781-806〉以其外祖母族,賜姓大枝朝臣,然而音人以「枝大於幹,不折必摧。大枝者,非本枝長固,子孫無疆之義也。然先朝所賜,遽從變革,亦有所不安」為由,奏請改「大枝」為「大江」姓〈《大日本史》卷二百一十六,列傳第一百三十三〉,兩者同音不同字,而「大江」者,寓意為「家業像滔滔江水一樣綿延不斷昌盛繁榮」,此奏得准,從此便以「大江」為姓。此外另有一說,在毛利元就親撰的《大江家系圖》裡,註明大江音人係「平城天皇之孫、阿保親王之王子」,即大江家為皇胤也,這說法比起神話傳說,似乎更堪採信。大江音人出身書香世家,年輕時師事菅原是善,專研文章道〈即漢學、中國史〉,承和五年〈838年〉舉秀才,任備中目,得以進入官場,此後平步青雲,步步晉升,曾一度敘任從二位。大江音人之孫維時〈888-963〉、大江維時五世孫匡房〈1041-1111〉,亦是當代鴻儒,其中大江匡房以曾傳授《孫子兵法》予八幡太郎源義家,使源氏在後三年之役取得大勝一事,最為人津津樂道。
                                                                                                                                                        
  大江匡房之孫廣元〈1148-1225〉之世,正是源平兩家相爭最激烈的時代。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大江廣元繼承了家族的書香血統,小時被過繼到同樣為書香世家、以明經道〈儒學〉為家業的中原家作為養子〈註1〉,在明經道的修研上出類拔萃,成為明經得業生,在朝廷裡先後擔任縫殿允、權少外記,至後來昇任從五位下安藝權介的時候,也不過二十六歲,即是承安三年〈1173年〉。當時朝廷被平氏一門操控,直至源賴朝於治承四年〈1180年〉起兵、並且於壽永三年〈1184年〉攝津一之谷擊敗平氏,大江廣元都在朝廷仕官;根據《玉葉》以及《吾妻鏡》的資料,大江廣元在源賴朝政權奉仕的最早記載,是在壽永三年〈1184年〉擔任「公文所」〈文治元年,1185年四月源賴朝昇任從二位,後改稱「政所」。後文再述〉「別當」〈相當於長官〉,換句話說,大江廣元在投效源賴朝之前,一直都在朝廷擔任官職。

  大江廣元被源賴朝招攬後,立即受到重用,除了作為公文所別當主管文書和處理訴訟之外,還參與了許多軍政和外交工作。在投效源氏政權後不久,大江廣元便獲推薦敘任因幡守,他對源賴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如前所述,源賴朝因討伐平家有功,於文治元年〈1185年〉四月昇任從二位,得以進入公卿之列,其屬下的「公文所」也因而改稱為「政所」。「公文所」原指一家的家政機關,而只有公卿的家政機關才能稱為「政所」,因此當源賴朝昇任從二位,就得到成立「政所」的資格。其時平氏滅亡,西國一大片土地盡歸源氏政權接管,需要處理的事務也多了起來,榮升政所別當的大江廣元憑著各種工作機會,和其出色的才幹,在源氏政權內愈受器重。

大江廣元最為人熟悉的事跡,莫過於為幕府設置「守護」、「地頭」制度並落實執行,為日本中世史寫下極重要的一頁簡而言之,當時的所謂「守護」,是指被任命在各分國上的最高軍事和行政指揮者,身兼維持國內治安的職責;「地頭」則是莊園、公領〈朝廷直轄地〉的實際管治者,具有軍事、治安、徵稅實權,雖然由幕府直接任命,但是被置於該國守護管轄之下,須服從守護的命令。必需注意的是,這不是大江廣元獨創的新制度,事實上在源氏政權成立之前的平安時代末期,朝廷已有類似的職位,後來源氏政權得到朝廷的許可,正式設置這兩個職位,並且一直沿襲下去。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前文所述,源賴朝的命令傳達和文書草擬工作,是政所的工作範圍,一般行政文書皆由大江廣元與政所同僚負責革擬,然後由源賴朝過目及署判,但是到後來甚至連源賴朝的御教書,也交由大江廣元全權處理,這表示了源賴朝對大江廣元是十分信賴,甚至可說是倚為心腹。除了在源氏政權的大本營鎌倉執勤之外,大江廣元曾數次以源賴朝使者的身份,前往京都執行各種工作,其工作範圍極廣,包括與朝廷交涉、造營監督,以及解決守護地頭制所衍生的各種問題等等。直到建久三年〈1192年〉源賴朝就任征夷大將軍,於鎌倉建立幕府〈註2〉的這幾年時間,大江廣元以及其文職同僚在建立制度方面出力甚鉅,為這個日本史上首個武家政權打下良好基礎。

  鎌倉新政權在源賴朝在世時還表現得很太平,但源賴朝病逝後〈建久十年,1199年,同年四月改元「正治」〉,種種問題便浮現出來。源賴朝死後,由其嫡子源賴家繼任家業,當時源賴家只得十八歲,要鞏固成立不久的新政權委實困難,這個新政權是源賴朝與關東武士們辛辛苦苦打回來的,但這個新政權充其量只是共同利益集團,將軍和御家人〈將軍直屬家臣〉之間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而現在全都繫於十八歲的源賴家身上,那些御家人是否願意服從源賴家便是一個大問題。其母北條政子與御家人商討過後,決定成立十三位御家人參與的合議機制,幕府諸事皆由十三位御家人商議,變相剝奪了源賴家的決策權。這十三人中,便有四名文職官僚,包括大江廣元在內。在這合議制當中,大江廣元仍然掌握著訴訟處理的大權,所有訴訟或封賞,都得先經過大江廣元而提交到合議機制上處理,其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被挑選為合議制成員的御家人之間,其實並不和睦。就在合議制成立不久,侍所所司〈次官〉梶原景時便遭到彈劾,事緣梶原景時向源賴家進讒,中傷重臣結城朝光,結果招致六十六名有力御家人聯署上訴。對大江廣元來說,這是合議制成立以來第一次重大考驗,尤其梶原景時身居侍所要職,不能輕易動搖,因此大江廣元一直採取回避態度,直至侍所別當和田義盛前來問責,大江廣元才迫不得已提交聯署信,結果梶原景時被流放,最後梶原景時及其一族因企圖以武力反抗而遭到討伐。

  繼梶原景時之後,輪到外戚比企能員叛變。建仁三年〈1203年〉,剛就任征夷大將軍的源賴家病篤,幕府內部就將軍繼任人選產生分歧,以北條氏為首的一派主張由源賴家胞弟千幡〈十二歲,後來的源實朝〉繼任,而比企能員則希望由女兒若狹局與源賴家所生的一幡〈六歲〉繼承源氏政權,後來北條政子領導的高層們作出一個折衷的決定──讓一幡擔任關東二十八國的總地頭和日本國總守護職,而千幡則擔任關西三十八國的總地頭。然而,對於比企能員來說,本來手到拿來的東西平白無端的被分去了一半,焉能妥協,於是會見源賴家密謀討伐北條,但此事被北條政子發覺,於是先下手為強,著其父北條時政誘使比企能員到其宅邸,再將其殺害,若狹局和一幡亦伏誅。《吾妻鏡》記載,是次事件中,北條時政曾尋求大江廣元支持,但大江廣元則以「文人不諳武事」為由,婉拒了北條時政。

  比企能員之亂平息後,源賴家奇跡地痊癒了。他對北條的跋扈懷恨在心,欲除之而後快。他找來了侍所別當和田義盛商量討伐北條時政,但和田義盛與北條時政沆瀣一氣,源賴家不但所託非人,反過來被幽禁於伊豆修善寺〈翌年被暗殺〉,事後,十二歲的千幡被擁立為新家督,亦即後來的第三代將軍源實朝。關於幽禁源賴家的商議和決定,大江廣元亦有參與其中。

  這次北條與比企的外戚之爭,北條家大獲全勝,源實朝上任後,北條時政獨攬大權,所有文書一概由北條時政親自署判,儼如將軍一樣。但是北條時政還未滿足,他與後妻牧之方合謀,打算殺害源實朝,擁立京都守護平賀朝雅〈實為源賴朝乳母比企尼的外孫,亦是牧之方的女婿〉為家督,北條政子、義時得悉後,感到事態嚴重,於是將父親時政和牧之方一同幽禁於伊豆修善寺,化解了一場亂事。時為元久二年〈1205年〉閏七月,北條家家督之位,順理成章由北條義時繼承。

  北條義時的作風跟他父親時政不同,果斷而不強硬,慎重而不急進。他接掌北條家之後不久,大江廣元便辭去政所別當一職,從當時的文書所見,下款未見有廣元的署判,卻有親廣〈大江廣元嫡子,源通親的養子〉的名字,可見大江廣元其時已退居幕後。當時朝廷和幕府有一種制度,每當新年正月,透過「垸飯儀禮」來確認其人在集團裡的身份序列,這「垸飯儀禮」,指的是按其人地位高低,先後到御殿〈幕府的場合則是將軍御所〉向天皇〈將軍〉勸飯,正月初一勸飯者身份為最高,正月初二則次之,如此類推;而根據記載,正治二年〈1200年〉正月四日由大江廣元勸飯,當時離源賴朝之死才只有一年,到了建曆元年〈1211年〉、建曆二年〈1212年〉都是在正月初二勸飯,而建曆三年〈1213年,同年改元「建保」〉在正月初一勸飯,顯示大江廣元其時已躋身御家人集團之首,地位已超越北條義時,可見大江廣元表面上辭去政所別當一職,在幕府內依然是位高權重。

  在後來建保元年〈1213年〉的和田義盛之亂後〈下文另述〉,北條義時在擔任政所別當的背景上,兼任和田義盛本來的侍所別當之職,獨攬大權,可以推斷大江廣元辭去政所別當之後,其位置由北條義時取代,也有一說是由其嫡子大江親廣繼承;但不論哪一種說法屬實,關於當時大江廣元的職位記錄卻沒有被記載下來。

  註〈1〉:關於大江廣元的出身,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大江維光之子,後來過繼為中原廣季的養子〈《尊卑分脈》「大江氏系圖」〉;另一則是中原廣季的第四子,後過繼成為大江維光的養子〈《續群書類從》「中原系圖」〉。亦有一說為後白河上皇的近臣藤原光能與大江維順之女所生,後來大江維順之女改嫁中原廣季,故廣元改姓中原〈《系圖纂要》、《江氏家譜》〉。學者上杉和彥在其作品《大江廣元》裡就不同的史料作出推斷,認為前者的說法最為可信。

  註〈2〉:「幕府」一詞在當時只是狹義上的征夷大將軍的居館或者政廳,而不是指武家政權。「幕府」一詞被用來稱呼武家政權,是在江戶時代中後期。至於幕府的首長〈不等同於征夷大將軍〉,則被稱呼為「鎌倉殿」,室町幕府的場合則稱為「室町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