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郡山籠城戰〕
天文九年〈1540年〉六月,以尼子國久為首的尼子新宮黨取道備後路南下,卻在進攻宍戶氏的祝屋城時遭到挫敗,退回月山富田城。尼子詮久決定調集出雲、伯耆、隱岐、因幡、備後、備中、備前、美作之兵約三萬人,以湯原宗綱、湯惟宗等將為左翼,高尾久友、黑正久澄、吉川興經等將為右翼,尼子國久、誠久父子為首的新宮黨以及尼子久幸隨同出征。
宍戶元源擊退了尼子軍,以及尼子軍重整旗鼓的消息,傳到毛利元就耳中,家中上下惶恐不安。可幸的是,與此同時,宍戶元源的嫡孫隆家以及志和米山城主天野興定各自領兵到郡山城助戰,此外熊谷信直、香川光景、天野隆重各自派遣人質到郡山城,表示與毛利家站在同一陣線;沼田小早川正平本來也要助戰,卻因患病未能成行,於是讓庶家的竹原小早川興景代行出陣,行軍中途卻遇到尼子軍的阻隔,而屯駐在吉田莊坂村。
尼子大軍於八月十日從月山富田城出發,途經熊野、三刀屋、掛合、赤穴,鑑於前次在備後路受阻,這回改走石見路,經都賀、口羽、川根一路南下,再走山路繞到郡山城西北四公里處的風越山設陣,已是九月四日。
這時候毛利元就已經遣使到山口請求援兵,並且將城下家臣、農民、商人等等盡數撤入城內,打算守城,拼死一戰。據資料記載,從城下撤入城內的民眾約有八千人,其中具作戰能力的約有二千四百人,這個數字或許存在誇大成份,只是關於郡山城戶籍資料缺乏,無從查證,姑且以此數值為實。然而這樣的兵力跟尼子三萬大軍相比,無異於以卵擊石,卻又不得不戰,為了穩住軍心,元就向兵士訓誡,由於此役關係到生死存亡,故此「戰爭並非取決於兵勢多寡,唯有士卒一和,進退一如,如此則敵雖眾,亦不足為懼矣」〈《溫故私記》〉。備戰方面,元就命人在郡山城對面的光井山山麓至多治比川沿岸一帶張幕豎旗,築起竹柵,另一邊則設伏兵於郡山城背後〈甲山方向〉山林之間,這些都是元就故意安排的措施,即使尼子軍看見郡山城正面佈防嚴密,避實就虛,轉而攻打郡山城背後,也可以用伏兵將其擊退。
翌日〈九月五日〉,尼子軍先鋒部隊進入船山城〈以前相合元綱的居城〉下的吉田上村,並且放火燒燬民房,毛利軍守城不出。六日早上,尼子軍四千五百餘人推進到郡山城下太郎丸附近,再次放火燒燬民居,並且進攻郡山城,卻被郡山城守兵擊退。
九月十二日,尼子軍分成幾個小隊,推進到郡山城下,並在城下的後小路放火,面對敵軍接二連三的挑釁,毛利家的井上元景、渡邊通〈因相合元綱謀叛事件被殺的宿老渡邊勝之子〉等人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請求出戰,毛利元就以「寡兵迎擊,不利於戰」為由,決定先派遣二、三十人的足輕小隊,渡過城下的多治比川,挑釁敵軍,將其引誘到城東可愛川畔的鎗分.太田口,再由當地的伏兵部隊突擊,殺他一個措手不及。尼子軍墮入陷阱,家臣本城信濃守以及高橋十郎以下數十人戰死。之後兩軍在城下的廣修寺繩手和祗園繩手再度交戰,尼子軍大敗,引軍退回風越山本陣。
九月二十三日,尼子詮久將設在風越山的本陣遷移到郡山城西南面的三塚山〈青山與光井山旁邊的小丘〉。關於這一舉動,流傳著一個傳說:話說尼子詮久在出征之前,放逐了一名叫做內別作助四郎的年輕近習,內別作助四郎後來到郡山城工作,其才幹被元就賞識,獲安排在元就側近奉侍。有一次家中召開評定會議,商討防守事宜,其時內別作助四郎亦在場,元就對家臣說:「假使尼子軍屯駐到青光井山〈青山與光井山的合稱〉,我軍往南方的退路便會被切斷。如果尼子軍屯駐在我軍背後的甲山,則萬事大吉。」其實事實正好相反,甲山鄰近郡山城,而且比郡山為高,若果尼子軍真的屯駐在甲山,則毛利軍在城內的動向盡收眼底,一目瞭然。元就為免己方處於劣勢,利用在場的內別作助四郎為喉舌,向尼子軍發佈假消息;內別作助四郎信以為真,將消息向尼子詮久報告,詮久不虞有詐,將軍隊移駐三塚山,正中元就下懷。
尼子軍離開風越山之後,毛利元就立即派兵攻打風越山,燒燬尼子殘營。
二十六日,尼子軍的湯原宗綱奉命率領一千五百人部隊,攻擊駐守在郡山城東南方坂村的小早川興景軍。就地理上而言,佔領了郡山城西南面的青光井山,再擊退東南面坂村的小早川軍,能更有效地包圍郡山城,也能夠斷絕南方諸城的救援。然而小早川軍奮勇頑抗,加上屯駐在附近的大內援軍及時到來,尼子軍一時未能得逞。毛利元就得到消息,馬上派遣粟屋元良帶兵前往夾擊,尼子軍頓時處於下風,不得不撤退,毛利軍追擊約八公里之遠,終於在池之內一地討取了尼子軍大將湯原宗綱。這場戰役被稱為「池之內合戰」。
雖然尼子軍多次接戰皆北,在兵力上還是佔有優勢。池之內合戰後的半個月,十月十一日,尼子軍在郡山城下放火燒燬民居,對毛利軍作出挑釁。毛利元就為顧及士氣,唯有出城反擊,可是兵力薄弱不足以跟尼子軍硬碰,元就只好作出以下部署:
一、國司元相、渡邊通、兒玉就光等人率五百兵,從大通院谷出城,到三日市與多治比川之間的竹林埋伏。
二、桂元澄、粟屋元真、兒玉十郎左衛門等人率二百兵,在十日市的草叢埋伏。
三、毛利元就為總大將,赤川元助、兒玉就方等將為先鋒,率千餘人從祗園谷出陣,正面攻擊敵軍。
四、粟屋縫殿允負責守城。
先鋒赤川元助以下四百餘人率先從祗園谷出陣,經祗園繩手,渡過多治比川,與尼子軍的三澤為幸、龜井安綱、米原廣綱等軍勢交戰,毛利元就隊則隨後掩上。塵埃滾滾,雙方混戰良久,勝負未分,本來被安排為伏兵的國司元相隊以及桂元澄隊眼看時機成熟,率兵分別從三日市和十日市出擊,左右包抄,尼子軍登時崩潰,紛紛逃回三塚山的本陣。元就見敵方潰不成軍,於是策馬走到陣前帶兵追擊,士兵眼看主帥一馬當先,個個奮不顧身,追殺上去。毛利軍直殺至三塚山本陣,突破了外柵,兩軍再度交戰。《雲陽軍實記》中記載了當時的戰況,大致如此:「穿戴黑皮威之鎧的三澤為幸和他的手下十阿彌,率領部隊抵擋元就的進攻,並奮勇地斬殺了毛利軍十三名旗本,可是在攻擊元就的時候,被元就側近的井上七郎擋下來,同時毛利陣中箭如雨發,三澤為幸身中七箭,最後為井上七郎所殺。」此戰尼子軍遭逢大敗,據《毛利元就郡山籠城日記》〈《毛利家文書》第二八六條〉所載此役尼子軍三澤為幸以下數十騎陣亡,毛利軍卻只有一人戰死,是個非常懸殊的差距。這場戰役被後世稱為「青山.土取場合戰」,經此一役,尼子軍元氣大傷。
十一月,分郡守護武田信實〈註1〉響應尼子詮久的南侵,擬從佐東銀山城出兵參與郡山城的戰事。早在尼子軍進軍安藝之前,武田家中發生內訌,事緣重臣之中,有些仍然不忘當日主君武田元繁在有田城下被殺的怨恨,以品川左京亮為首的一派,一心想向毛利元就作出報復,藉以重振安藝武田的威名,而以八木城主香川光景為首的一派,因為已與毛利和大內相通,認為應該先與毛利家結盟,再徐圖後進。武田家中因兩派各持己見而產生分歧,竟致兵戎相見,家臣們對這樣的景況心灰意冷,各散東西,就連武田信實也丟下佐東銀山城不管,逃回若狹國去了。此時武田信實得悉尼子詮久將出兵安藝,便向詮久表示再興武田家的願望,詮久順從其意,還撥出牛尾幸清以下二千兵借給信實,使其回歸銀山城。
這時候武田信實響應尼子軍的攻擊,出兵直指郡山城,雖然途中有毛利方的熊谷、香川部隊的阻擋,卻都被武田軍突破。武田軍行進至般若谷,與毛利軍的國司元相所率領的精兵交戰,遭到大敗,迫不得已退回佐東銀山城。
吉田郡山城附近地圖〈圖片摘錄自《出雲尼子一族》〉
此後毛利、尼子兩軍經過幾回小規模戰事,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大內義隆以陶隆房、內藤興盛、杉重政為大將,率領周防、長門、豐前、筑前四國之兵二萬餘人由山口出發〈有一說是從岩國出發〉,路經嚴島,在嚴島神社參拜,再從海路在廣島灣東岸的海田上陸,抵達郡山城東南方、吉田盆地東端的山田中山,已是十二月三日。大軍渡過山田川,移駐在郡山城南面的住吉山上,將郡山城、三塚山兩軍的動靜盡收眼底。
大內軍的來援,對毛利家來說是個重大喜訊,尤其在苦守多月之後,突然出現新的希望,對激勵士兵有莫大幫助。毛利元就於是派遣家臣國司元武和粟屋元良到大內陣中表示謝意,陶隆房則派遣杉並佐渡守到郡山城回話,表示待嚴冬過後,冰消雪融之時,就會進行反攻。翌年〈天文十年,1541年〉正月十一日,大內軍將住吉山的陣營移到郡山城旁邊的天神山,並於翌日〈十二日〉派遣部將末富志摩守等三人為使到郡山城內滿願寺與元就舉行軍事評定,約定第二天〈十三日〉對尼子軍發動攻擊。
這中間有一則故事:話說毛利元就的次男--當時十二歲的少輔次郎〈後來的吉川元春,1530-1586〉,得悉大戰將至,嚷著父親讓他上戰場,元就吩咐井上河內守〈疑是井上元兼,暫且不作考究〉將他抱走,少輔次郎大怒,甩開他的手,拔出太刀欲砍,嚇得井上連忙躲起來,隨後井上央求元就讓少輔次郎出戰,元就無奈,只好答應。
另一方面,由於毛利元就打算傾盡全數兵力進行攻擊,將導致城池空虛,於是召來城內的小童,吩咐他們在竹棒的一端糊上箔紙,又或製成金扇、銀扇,讓女童持之站在城頭〈這裡的「城」是指曲輪〉,以為疑兵。在遠處看來儼如精壯的兵士,令敵人有所顧忌,不敢靠近。
到得約定的正月十三日,卯時,遍地積雪,毛利軍空群而出,攻擊尼子軍位於宮崎長尾的陣營。該陣營分為前、中、後三段,分別由高尾久友、黑正久澄以及吉川興經率領。前陣的高尾久友隊二千餘人在柵外迎擊,因為沒有了防守之利,抵擋不住毛利軍的攻擊而後退,第二陣的黑正久澄隊一千五百餘人接戰,也被毛利軍突破;毛利軍乘勝追擊,衝擊第三陣吉川興經隊,然而吉川興經手下千餘兵,個個奮勇,毛利軍一時佔不到上風。
另一方面,在天神山的大內軍,按照評定內容,負責為毛利軍牽制三塚山的尼子大軍,防止敵方偷襲;在得知毛利軍在宮崎長尾連破兩陣之後,認為時機成熟,於是攻打三塚山尼子軍本陣。兩軍陣營只有一河之隔,大內軍採用迂迴戰術,從天神山東行至可愛川,沿河而下,在與二之渡過河,登上青光井山,從背後突襲尼子軍本陣。尼子軍遭到突如其來的攻擊,不知所措,亂作一團。雙方激戰良久,不分高下,此時,尼子久幸丟下一句「今日我尼子比丘尼〈本來解作尼姑、修女,因為之前被尼子註久蔑稱為「臆病野州」,故此自嘲〉要命喪於此了,請原諒」後,率領五百兵加入戰團,只見他年老身軀,穿戴著緋縅之鎧,左衝右突,奮勇可與壯兵比肩。混戰之間,陶隆房隊的先鋒深野平左衛門尉、宮川善左衝門陣亡,末富志摩守受傷。
在宮崎長尾交戰的毛利、吉川兩軍,仍然分不出勝負,唯有各自收兵。毛利軍中的中原善左衛門,在宮崎長尾合戰完結後,率領部隊轉戰三塚山。戰場中老將尼子久幸份外奪目,中原善左衛門彎弓搭箭,瞄準尼子久幸,一箭正中眉心;被主公瞧不起的「臆病野州」,最後還是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終年八十二歲〈註2〉。
此後雙方激戰至日落西山,方才收兵。據《吉田物語》的記錄,尼子軍尼子久幸、高尾久友以下四百餘人陣亡,大內軍則有四百七十人戰死。
尼子軍遭此大敗,原本低落的士氣更加低落,久戰無益。當晚,尼子詮久下令全營燃起篝火,裝作防備,實則連夜撤退。此舉被毛利軍察知,大開城門追擊敵軍,卻被積雪所阻,無功而還。
註〈1〉:武田光和於同年〈天文九年,1540年〉病逝,後人當中只有沒有繼承權的庶子小三郎一人在世,武田家臣於是從若狹武田本家迎接信實為下任家督。武田信實子若狹守護武田元光之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