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防長大內史(第二章:鎌倉時代)



  從史料判斷,大內弘盛活躍的時期,正是源平交替之際,即十二世紀末葉。平清盛因在保元、平治之亂中助後白河天皇消滅政敵而得到後白河信賴,從此平步青雲,累官至太政大臣,名符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朝廷中擴張勢力,不僅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親族,佔據重要職位,還積極與貴族結姻親,甚至將女兒嫁給高倉天皇(後白河第七皇子)為皇后,成為天皇的外戚。平清盛權勢之盛,從《平氏物語》的名句「非平氏之人非人也」、「凡是想活在世上的人,都不能違背入道公(平清盛)的意旨」可以看出來。

  其時後白河已然遜位並出家為僧(天皇出家為僧者曰法皇),但身在廟堂之外,仍然大權在握。雖然高倉天皇沒有實權,但後白河法皇對於平氏一族可是相當忌憚。以後白河法皇為首的院政集團之中,不滿平氏專橫者亦大有人在,於是便有鹿谷陰謀的發生。鹿谷事件之後不久,平清盛剷除了部份院臣,削弱了後白河的影響力,更在治承三年(1179年)將後白河幽禁於鳥羽殿,中止了院政。平清盛的勢力因此達到最高峰。

  平清盛之勢大,不僅在於朝廷中的人脈,還在於他的經濟實力。他在全國各地擁有大量莊園,並掌握日宋貿易的收入來源,因此不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招來諸如後白河院政派、貴族和寺社等等莊園領主階級的不滿。治承五年(1181年)平清盛病逝,在此之前,反對平氏的勢力已經集結成軍,在全國各地揭起打倒平氏的旗幟,而源賴朝是當中最有力者。源賴朝集團在其弟源範賴和源義經的出色指揮下,連番攻陷平氏據點,並在元曆二年(1185年)於壇之浦合戰殲滅了平氏大軍,終結了平氏的霸權。

  西國向來是平氏的地盤,而多多良氏投靠源氏的原因,很可能是報鹿谷事件之恨,或只是平氏大勢已去之故。此外,學者松岡久人指出多多良氏與東面安藝嚴島神主家的佐伯氏不和,因佐伯氏是平氏陣營的,因此趁源平交戰之機,多多良氏加入源氏陣營(松岡《大內義弘》)。總之,當源氏軍隊進軍到西國時,多多良氏已不能避免捲入戰爭。

  源氏軍隊來自遙遠的關東地方,他們長途跋涉來到西國追擊平氏,糧草補給困難,士兵又懷思鄉之心,源氏便向地方上的勢力徵收糧食,大內弘盛便因為向源氏提供兵糧而得到賞賜,已如上一節所述。除此之外,史料並沒有大內弘盛出兵作戰的記錄。

  源氏崛起於關東,對西國的控制力較弱,因此在滅亡平氏、創立鎌倉幕府之後,源賴朝得到朝廷批准,調配自己的家臣(即「御家人」)去西國各地擔任地頭(幕府派往各地負責徵稅、治安、軍事等任務的官員,後來領主化),如此一來,地方上出現由朝廷任命的國司,以及由幕府任命的地頭,兩者同時並存,許多紛爭由此而起。在這兩種地方制度中,大內家到底屬於朝廷一方還是幕府一方,目前似乎還沒有定論,因為代表朝廷的國衙的功能仍然存在,但一方面根據學者松岡久人所指出,在大內弘盛接受源賴朝賞賜時便已成為源賴朝御家人了(松岡《大內義弘》)。筆者認為在這個時刻,多多良氏仍然是在廳官人,代表的是朝廷的利益,原因下文再述。

  必須提出的是,在平氏滅亡後的文治二年(1186年)開始,周防國便成為奈良東大寺的造營料國。事緣奈良東大寺在源平合戰時被破壞,需要資源來重建,而奈良附近地方的林木資源幾近枯竭,於是朝廷便將林木資源豐富的周防國賜給東大寺。雖然東大寺能夠在周防境內調集資源,但不等於周防是東大寺的領土;在名義上,當時周防國守是藤原實教,其子藤原公基擔任國司,但公基同時兼任丹波國守,於是周防國司成為虛銜,經後白河法皇和攝政藤原兼實裁斷後,允許公基保留周防國司之名,讓東大寺的俊乘坊重源行國司之務,用周防一國的木材和稅收作為重建寺院之資,由此東大寺成了多多良氏的直屬上司。即使如此,東大寺能夠調動的對象只有國衙領地的人員,其他由貴族或寺社領有的莊園領地,由於享有特權,東大寺卻不能動一根汗毛。

  東大寺的俊乘坊重源是有才幹有名氣的僧人,當時六十一歲的他被任命為大勸進(佛教用語,指向民眾募資興建寺院或佛像以為民眾祈福的職位),奉命重建被戰火焚燬的東大寺。重建東大寺雖然是國家級工程,得到朝廷和幕府的支援,但實際上重源必須面對幾個難題:周防國因為戰亂的關係鬧飢荒,百姓忙於農耕而使重源能調動的人夫減少,而重源所需要的木材多在深山之中,搬運極為困難,加上各地地頭時有阻撓甚至劫掠,重源的工作往往事倍功半。於是他出錢獎賞覓得良木的百姓、改良綑綁木材之法,減省人力、又派人沿途鑿路通渠,使木材能夠順流而下暢行無阻;對外則向朝廷和幕府請求壓制那些滋事的地頭,讓工事能夠順利進行。憑著重源的智慧和魄力,終於在建久六年(1195年)完成大佛殿的建築。

  由於制度的局限,東大寺能動員的只有他派到周防的目代和當地的國衙官員,即在廳官人,可以想見,以多多良氏為首的在廳官人理應是工程的中堅分子。但事實上東大寺的工作也曾被大內弘盛妨礙過而向幕府請求裁決,但幕府拒絕受理,理由是大內不屬幕府所轄,東大寺應向朝廷申訴。而在建築東大寺的同時,重源還有餘資在周防國衙當地(現今山口縣防府市)興建別院,即阿彌陀寺,並在建成後將該寺院及土地一併交給在廳官人經營,而在廳官人紛紛將自己的私田寄進給阿彌陀寺,換取免除一切賦課(這些免課稅的土地稱為一色不輸地),可說是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後來大內弘盛等共四十五名在廳官人連署誓狀,向重源發誓將合力同心維護阿彌陀寺的經營(《阿彌陀寺文書》),正是這種互利關係的具體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在文治三年(1187年)二月發出的周防國在廳官人等解狀列出在廳官人的名字(《吾妻鏡》):
    權介多多良宿禰(在京)   權介大江朝臣
    散位日置宿禰高元      散位中原朝臣(在京)
    散位大原宿禰清廉      散位土師宿禰弘正
    散位賀陽宿禰重俊      散位土師宿禰國方
    散位土師宿禰助遠      散位菅乃朝臣成房
    散位土師宿禰弘安      散位土師宿禰安利
    散位賀陽宿禰弘方
    以上十三人
十三人之中,有權介多多良宿禰,推測是大內弘盛。從他與中原朝臣一同在京服役的記錄看,可推斷他在在廳官人之中地位較高,與奈良東大寺的關係也比其他在廳官人更親近。另外我們看到土師姓的人佔多數,儘管他們全是「散位」,即只有位階沒有朝廷職權的人,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沒有朝廷任命卻實在承擔地方日常事務的人,他們可能出身鄉司或者名主階級,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地位和聲望。

  大內弘盛以周防國衙成員的身份參與東大寺的工程,我們從上述史料至少可以推斷他代表的是國衙和朝廷的利益,而非幕府的利益。不過多年以後,多多良氏與東大寺的關係發生變化,這與當時的政治發展有關。


   首先是發生在承久三年(1221年)的承久之亂以及六波羅探題的設立。事緣第三代幕府將軍源實朝被刺殺,後鳥羽上皇乘機興兵打倒幕府(亦有一說為因將軍後繼者問題談判破裂),卻為幕府軍所敗,被流放到隱岐島。事後幕府執權北條義時在京都六波羅的南北兩面設置役所,並以同族北條時房和北條泰時分別擔任南北兩面的負責人,監視朝廷和西國地方的舉動,以防再有亂事發生。此外,幕府賞賜大量在承久之戰有功者到西國出任地頭職,並受六波羅管轄。六波羅權限極大,儼如設於京都的小幕府,管理著西日本所有大小事務。隨著地頭職數量劇增,以及朝廷的失勢,地方上的國衙漸漸喪失抵抗地頭侵蝕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大內家卻因而得到接近六波羅政府的機會。

  接著是發生在文永十一年(1274年)和弘安四年(1281年)的元寇侵日事件。為了增強防衛,幕府執權北條時宗設置「長門周防探題」,並任命同族北條宗賴為探題,調動西國地頭乃至非御家人──包括大內家──到前線作戰。然而擊退元寇之後,作戰有功的地頭不但得不到滿意的賞賜,而且還要繼續派兵戍邊、修補道路、或奉命出資修復寺院以祈求國家安泰等等,所費浩大,伏下日後反幕府的種子。

  在這種情形下,大內家在政治上反而更接近京都權力,成為幕府一份子。從上述文治三年(1187年)的在廳官人解狀我們可以看到多多良宿禰(大內弘盛)早已在京執勤,而自從六波羅成立之後,「大內介」之名便見於莊園領主與幕府間訴訟的文件上,顯示大內家一直在京擔當著朝廷與幕府間的訴訟事務,學者松岡久人甚至認為大內家在當時已是六波羅奉行眾的一員,直至大內重弘時代(1300-1320年間)才正式「昇任」為六波羅評定眾(松岡《大內義弘》)。

  至於東大寺在重源以後,曾一度失去周防的知行權(註1),在重新接管周防國衙之後,維持與在廳官人的主從關係。在地方上,多多良氏卻參與對東大寺的剝削,包括扣押年貢不上繳東大寺。直到大內重弘時代,東大寺大勸進尊智上人派遣目代承元前往周防解決事件,承元帶著大批官兵到國衙,搶去倉庫內儲藏的貢物,這些貢物實際上包含了免稅田和百姓私田的農作物,並非全屬年貢,但承元的官兵卻把它一括奪走。忿怒的在廳官人於是糾合起來將承元驅逐出去。事後東大寺向朝廷控訴大內重弘等在廳官人使用暴力對抗東大寺,破壞國家秩序,在廳官人一方則控訴東大寺企圖廢棄他們有份經營及利用作免稅盾牌的阿彌陀寺;朝廷並將此案交由幕府判決,幕府本來打算對重弘施以重罰,但重弘利用自己六波羅評定眾的身份在朝廷和幕府間奔走說項,以及運用賄賂、分化東大寺內部反對派人物來指控東大寺等手段扭轉劣勢,結果重弘勝訴,東大寺尊智上人反遭到罷免。以後東大寺國司的繼任者,基本上都採取溫和態度,不觸犯在廳官人的利益,因而與國衙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大致上相安無事。

  綜合上述事例,我們總結一下鎌倉時期多多良氏(大內家)的發展:源平合戰時大內弘盛投靠源氏,並得到源氏看重。同時作為東大寺的下屬,參與東大寺的重建工程,表面上與東大寺維持主從關係,實際上做著與地頭同樣的侵犯利益的行為。這段時期多多良氏(大內家)在外得到了在京執勤的機會,擔任朝廷與幕府的仲裁工作,在內則佔據著國衙多個部門的兄部職(長官),其實力在國衙乃至周防境內,可說是無人能及。大內重弘時代,獲幕府提拔為六波羅評定眾,又因為扣押年貢導致與東大寺關係惡化,之所以能夠與東大寺對抗,除了因為依附了得勢的幕府政權外,亦是憑著強勁的在地優勢在這一百年間積蓄了政治實力之故。

  大內重弘之後,就是鎌倉幕府末期和南北朝的大動亂,大內家在這一段時期發展迅速,成為西日本首屈一指的大名。

  註(1):奈良東大寺在建久元年(1195年)竣工。後來山城國法勝寺九重塔因受雷轟燒燬,朝廷便在承元三年(1209年)將周防國指定為法勝寺造營料國,法勝寺修復完畢後,周防國又被指定為京都祗園社的造營料國,修後完成後才在寬喜元年(1229年)復歸東大寺之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