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安藝毛利史(第二章/第一節:少年時代)



第二章 毛利元就

  室町幕府進入中後期,自「嘉吉之亂」中足利義教被赤松滿祐所害起始,幕府的威信急速下降,社會秩序亦受到破壞。執掌天下大政的幕府將軍,再也無力駕馭群臣,漸漸為勢力雄厚的管領所制,而管領又為他們的家臣所制,地方上的守護和其部下,又為了爭奪利益而大動干戈;只要有一方處於劣勢,另一方便會乘虛而入,下級者取代上位者的情況屢見不鮮,後世人於是稱之為「下剋上時代」。

  應仁之亂過後,京都被蹂躪得殘破不堪,戰火蔓延到地方上,各大小勢力互相兼併,也有農民不滿生活困苦而聚眾起義。這段期間,不少勢力沒落,也有不少勢力冒起。遠在關東的伊豆國,伊勢長氏〈北條早雲〉攻入堀越御所,迫害公方足利茶茶丸,在歷史上嶄露頭角;近畿方面,細川政元發動政變,將軍足利義稙被幽禁,後來逃出京都,四處尋求庇護;而近在中國地區,則有山名、赤松兩家交戰,同時山名家內部亦分裂為政豐、俊豐父子兩派,相互攻伐。室町時期的顯赫大族紛紛走向衰落,逐漸被新時代淘汰......

〔一、少年時代〕

  在這紛亂的世代,人人自危的年頭,一個嬰兒在吉田郡山城呱呱墮地。這個嬰兒是毛利弘元與正室福原氏〈家老福原廣俊之女〉所生的第二子,取幼名為松壽丸。時為明應六年〈1497年〉三月十四日〈註1〉

  明應九年〈1500年〉,松壽丸四歲的時候,前將軍足利義稙到達周防國山口築山館,跟大內義興接觸,共商上洛復位大計,自從應仁文明之亂以後,大內、細川兩家再次展開爭鬥。安藝、備後兩國的領主們,夾在大內、細川中間,成為兩家的拉攏對象,毛利弘元自然不能例外。面對雙方的壓力,正值壯年的弘元決定將家業讓給年僅八歲的長子幸千代丸,帶同妻小移居到猿掛城去,過著隱棲的生活。

  好景不常,就在移居到猿掛城後的第二年〈文龜元年,1501年〉十二月,毛利弘元的正室、亦即松壽丸的生母福原氏病故;五年後〈永正三年,1506年〉的一月,弘元以四十一歲的壯年離世。弘元病逝之後,猿掛城一時無主,當時身為松壽丸的後見役〈負責幼主的教育和照顧工作的人〉的井上元盛,趁翌年〈永正四年,1507年〉毛利興元跟隨大內義興出征京都之時,把猿掛城據為己有,並且將年幼的松壽丸驅逐出城,自己當上了這個三百貫領地的小城主。

  與松壽丸一同被逐出城的,還有毛利弘元的側室大方殿〈亦稱為「杉之方」或「杉夫人」〉。在井上元盛霸佔猿掛城之時,松壽丸被大方殿收留在家;那時候大方殿大約二十五、六歲,本來還可以選擇另嫁他人,過新的生活,可是她不忍捨棄可憐的松壽丸不顧,於是決心從此不談婚嫁,要把松壽丸養育成人。從此松壽丸寄住在大方殿的家中,與大方殿相依為命。

  在松壽丸十一歲的時候的某一天,跟隨大方殿到訪井上光兼的邸宅,聆聽來自法華宗的旅僧講授佛經。這位井上光兼,正是霸佔了猿掛城的井上元盛的兄長,是井上一族的惣領家,一族之長。松壽丸二人何以拜訪井上光兼,文獻上並無記載,但是能夠確定的是,自此之後,松壽丸和大方殿每天早上必然會對著日輪〈太陽〉虔誠地唸誦「南無阿彌陀佛」十遍,風雨不改,這個習慣一直持續至晚年。在後來毛利元就親筆所寫的《三子教訓狀》之中,曾提及過此事,並敦勉他們每天誠心念佛;現節錄原文如下〈《毛利家文書》第四O五條〉:

「我等十一の年土居に候ひつるに、井上古河内守〈註2〉が所へ客僧一人き來たり候て、念佛の大事を受け候とて催し候、然る間、大方殿御出候て、御保ち候、我等も同前に、十一歳にて傳授され候て、是も當年の今に至り候て、毎朝多分に呪し候、此の儀は、朝日をおがみ申し候て、念仏十篇づつとなへ候へば、後生の儀は申すに及ばず、今生の祈祷此の事たるべきよし受け候ひつる、又我等故實に、今生のねがひをも御日へ申し候、左候間、御三人の事も、毎朝是を御行い候へかしと存じ候~、日月いづれも同前たるべく候や~。

  在半百年戎馬生涯之中仍能持之以恆地念佛,可以說是拜旅僧的啟蒙和日後大方殿的薰陶所賜。至於井上光兼,在四十多年後的「井上黨肅清事件」中得到毛利元就的格外開恩,倖免於難,大概是乃念舊情之故〈後述〉。

  歷經苦澹日子,在日復一日從不間斷的唸佛聲中成長的松壽丸,於永正八年〈1511年〉十五歲的時候正成元服。松壽丸元服之時,兄長毛利興元尚在京都駐留,未能親自主持儀式,大方殿於是派遣使者趕赴京都,通知興元這件大事,並就元服後的取名問題徵詢興元的意見。興元以自己名字少輔太郎〈取其毛利治部少輔弘元的長子之意〉為由,便讓松壽丸取假名為少輔次郎〈註3〉;至於名諱,因為「元」字為毛利家的通字〈每代共同的名字〉,所以理應為松壽丸保留,然而自凞元起始,以至豐元、弘元、興元四代家督,他們的「元」字都在名諱的第二個字,為了表示松壽丸的身份跟家督不同,因此興元決定將松壽丸的「元」字作為名諱的第一個字,至於另一個字,則吩咐使者尋訪京都東福寺的僧人彭叔守仙,請他起個適合的字。這個彭叔守仙,當年還是一個二十二歲的年輕僧人,卻已經博覽群書,學通古今,他受到使者的委託,從《韻鏡》和《周易》裡千挑萬選,最後取了「就」字。如是者,松壽丸正成改名為「少輔次郎元就」,又因為一直住在多治比一帶,故此又稱為「多治比少輔次郎元就」。

  早在松壽丸元服之前,在井上伯耆守和井上肥後守的斡旋下,松壽丸被迎回猿掛城,繼承亡父遺留下來的土地。

  毛利興元在永正九年〈1512年〉正月回到吉田郡山城後,一方面與安藝國內的領主們結成同盟,抵抗來自北方尼子家的進攻,另一方面跟近鄰的甲立五龍城城主宍戶元源交戰。興元在外的時候,負責家中政務決策的,除了執權志道廣良和一眾譜代家臣外,還有住在猿掛城的多治比元就,志道廣良和元就兩人在翌年〈永正十年,1513年〉三月十九日交換起請文〈寫上誓詞的文書〉,表示在興元外勤期間,凡有家中事務難以解決,必須計議而後行〈《萩藩閥閱錄》卷十六〉。值得注意的是,條文的內容並不是單純的對毛利家盡忠的承諾,當中還隱含著有一種互相約束制衡的功用。

  當時的元就十七歲,志道廣良四十七歲。

  接下來的三年間,毛利興元持續跟東北鄰的五龍城主宍戶元源交戰,又因宍戶家得到備後國三吉家的支援,使得雙方的戰鬥陷於膠著。期間興元因染上酒癮,身體狀況日差,永正十三年〈1516年〉八月二十五日病逝,享年僅二十四歲。臨終前,興元把元就和一眾家臣叫到床前交託後事,宣布將家督之位傳給年僅兩歲的兒子幸松丸,又命弟弟元就和岳丈高橋久光為後見役〈負責監護和教育幼主工作的人〉,共同輔助幼主。隨著興元的離世,幸松丸的繼承,以及元就的逐漸活躍,毛利家將進入另一個時代。

  註〈1〉:也有毛利元就是在福原廣俊領地鈴尾城出生的說法,但是現今多採用郡山城出生說。

  註〈2〉:當中「井上古河內守」是指井上光兼,乃毛利元就用以區分同是身為河內守的井上元盛的稱呼。

  註〈3〉:假名即通稱,當時人們認為名諱是不能說出口的,說出口便是不祥,只能在書寫時候用,平常口頭稱呼,則用通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