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安藝毛利史(第二章/第二節:有田中井手合戰)



〔二、有田中井手合戰〕

  多治比元就以二十歲之齡,擔任幸松丸的後見役參與家政決策,在家中的地位大大提升;然而,元就雖為幸松丸之叔,但是論影響力,反不及另一位後見役高橋久光。


  高橋家原是石見國邑智郡阿須那、出羽一帶的國人領主,在室町中期漸漸發展起來,枝繁葉茂,就像毛利家一樣,各庶家散居惣領家周邊,組織成一個龐大的家族勢力,其時高橋家勢力西至石見國中部、東至安藝國北部,與毛利家毗鄰。後來毛利興元發起九家結盟,高橋便是其中一家〈請參考第一章第五節〉,這九家之中,以實力而言,高橋家可是首屈一指的,從很久以前,高橋家便得到大內家的注意,大內家指定高橋家為石見方面的「代理人」,統合周邊國人領主為大內家作戰。當時石見、安藝國內流傳著這樣的俗語來形容高橋氏:「人數多如三歲小牛身上的毛」〈「三歲子牛の毛数ほど人数持ちたり」〉,高橋氏的勢力可見一斑。毛利興元娶了高橋久光的女兒為妻,兩個國人領主結成姻親,毛利興元臨終前,委託弟弟元就和岳父高橋久光共同輔助年幼的幸松丸,同樣身為監護人,在地位上雖然沒有大差異,可是在發言權上,顯然是人多勢眾的高橋久光佔優。

  高橋久光的嫡子元光,在永正十二年〈1515年〉進攻近鄰備後國的比叡尾山城主三吉隆亮之時陣亡,家督之位因此懸空。大部份家臣都認為應該讓元光的弟弟重光〈高橋弘厚〉來繼承家督,當時久光雖然隱居,但仍然握有實權,他不理會家臣們的意見,決定讓重光的兒子興光來繼承家業、重光則作為後見役輔助他的兒子;此外,他安排興光居住在石見國阿須那的藤掛城,重光則駐守在安藝國內吉田郡山城北方的松尾城,便於干涉毛利家的內政。

  多治比元就一無治績,二無戰功,面對高橋家的跋扈只好處處忍讓。就在兄長興元病逝之後、幸松丸繼承家業的第二年〈永正十四年,1517年〉十月,分郡守護武田元繁大舉犯境,多治比元就於有田城外一舉殲滅武田軍,從此聲名大噪,在毛利家中的地位得以提升〈註1〉

  大內義興奉足利義稙上洛之時,武田元繁、尼子經久、毛利興元等人亦有隨軍參戰,並且駐守京都多年;船岡山合戰之後,尼子經久擅自撤兵歸國,乘虛侵略大內氏的領地,其後毛利興元獲准回國,並發起九家聯盟,共同對抗尼子氏的侵襲。當時留在京都擔任管領代一職的大內義興,由於離開領地多年,對於領地的統制漸漸感到無力,但是當時義稙政權未穩,不能輕易抽身回國,恰巧這時候隨軍駐京的嚴島神主家督藤原興親病故,家中就繼承人問題發生爭執,在安藝國內展開火併,武田元繁在安藝的領地就在嚴島神社鄰近,擔心嚴島神主家的內訌會蔓延到自家領內,於是向大內義興請求回國,調停嚴島神主家的紛爭。臨行前,大內義興把養女〈權大納言飛鳥井雅俊的女兒〉許配給武田元繁,希望元繁能夠為自己效命。

  然而武田元繁的野心不小,他謀求自立,脫離主家〈若狹武田家〉和大內家的控制,並且藉著擴張領地,恢復守護的威望。當武田元繁於永正十二年〈1515年〉回到安藝後,立即與妻子離婚,並且對附近大內家的領地進行吞併,至於嚴島神主家的紛爭,武田元繁非但不作調停,反而乘亂侵攻其地,包圍了神主家的己斐城〈現今廣島市〉。在京的大內義興接到消息,馬上命令毛利興元攻打武田元繁在山縣郡的領地有田城〈吉田郡山城、猿掛城以西〉,圍魏救趙,攻敵之不得不救,成功地替己斐城解圍,同時亦奪下了有田城。有田城原屬吉川家,毛利興元在取下有田城後,便將它歸還給吉川家,並由吉川家的小田信忠負責防守。

  可是就在第二年〈永正十三年,1516年〉八月,毛利興元得病而亡,繼承家督的人,只是年僅兩歲的幸松丸,這個消息使武田元繁蠢蠢欲動。翌年〈永正十四年,1517年〉二月,元繁在佐東銀山城起兵,進軍至山縣郡今田,其東面一公里處,便是吉川家的有田城〈現今廣島縣山縣郡北廣島町有田〉。

  有田城位於猿掛城西邊約十六公里,在戰略上,兩者有唇齒相依的關係。有田城一旦陷落,猿掛城將會是武田軍下一個目標。當時猿掛城大約只得五百民兵,以此對抗武田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十月三日,武田大軍將有田城重重包圍,然後在有田城東面的中井手築起柵欄,命令熊谷元直駐守,防範毛利的援軍。多治比元就連忙派人到吉田郡山城請求派兵救援,可是志道廣良以「早年跟甲立五龍城宍戶家勢成水火,需要全力守衛,無法分兵支援」為由,拒絕了元就的請求;事實上,考慮到雙方在實力上和名義上的差別,郡山城方面極力避免跟武田軍交戰,是不難想像的。

  在圍城十多天後,十月二十一日,熊谷元直率領六百餘騎,闖入多治比領內,縱火燒燬民居。面對敵軍的挑釁,多治比元就當機立斷,親自率領一百五十騎迎戰。元就將部隊分成兩組,一百人在田圃處埋伏,另外五十人先行出擊,與熊谷軍交鋒不久,佯裝敗走,熊谷元直見對方兵寡將弱,不虞有詐,率兵追擊,至田圃處,預先埋伏的一百人即分從左右殺出,負責誘敵的先行部隊亦回身反撲,夾擊熊谷軍。熊谷元直驚覺中計,立即突圍而出,引敗軍退回中井手防線。

  回到猿掛城的元就,馬上派使者飛奔郡山城和小倉山城,陳述情況之急切,希望盡快得到援軍,抵擋武田軍下一輪的進攻。結果,郡山城方面由元就之弟相合元綱,連同福原、坂、井上、桂、渡邊、兒玉等家臣率領七百餘人;小倉山城方面則由吉川國經、宮庄經友率領三百餘騎前往猿掛城會齊。元就與眾將領擬定作戰策略,商議結果,決定採取突襲戰術,以攻為守〈註2〉

  翌日〈二十二日〉拂曉,毛利軍出城,向著只剩下五百人、由熊谷元直防守的中井手進發。在到達中井手之前,元就先撥出五百騎繞過中井手,隔著又打川牽制對岸的武田元繁本陣,使武田不敢分兵支援,其餘千餘人則進攻中井手。交戰初時,毛利、熊谷兩軍隔著中井手的木柵以弓箭互射,雙方損傷不大,後來元就再分出二百兵,從側面切入敵陣,熊谷軍頓時大亂,熊谷元直被射下馬,被吉川軍的宮庄經友追上殺害。熊谷元直家臣大坪孫四郎、水落直綱、細迫彌七、桐原與七郎等等三十餘人亦於此戰陣亡。

  本陣設於有田城下的武田元繁,從敗兵口中得知熊谷元直戰死的消息,感到意外。為了迎戰突破了中井手的毛利軍,武田元繁作出陣形變動:

  一、撥出七百騎,由伴繁清、品川信定等人率領,繼續對有田城作正面進攻態勢。
  二、再撥出七百餘騎,由香川行景、己斐宗瑞等人率領,佈陣於有田城右方。
  三、位於有田城南面的本陣約三千五百騎,分成四組:
    第一陣:一千騎,由毛木信久、筒瀕信實率領。
    第二陣:七百騎,由一條繁高、板垣繁恆率領。
    第三陣:一千五百騎,為武田元繁及旗本眾組成的本陣。
    第四陣:後備部隊三百餘騎,由香川景之、秋山市木等人率領。
  四、餘下約三百人分成十隊,橫列於本陣兩旁,以弓箭射住敵軍。

越過中井手、迫近有田城的毛利軍則作出如下對策:

  一、二百人由志道廣良率領,採取迂迴戰術,繞道到伴繁清陣後。
  二、三百人由相合元綱、桂元澄率領,對付香川行景等七百人。
  三、四百人由福原廣俊、井上元兼等人率領,衝擊武田本陣。
  四、七百人由元就親自率領,其中以一百人作為後備軍,自領六百人從背後支援福原廣俊部隊。

  雙方就在有田城以南、又打川畔進行決戰。有田城方面,志道廣良領軍繞到伴繁清的陣後,與城中的小田信忠內外夾擊伴繁清部隊,有田城下的香川行景、己斐宗瑞等見狀,亦加入混戰。另一邊廂,福原廣俊和多治比元就在輪流奮攻下,攻克了毛木信久和一條繁高的兩陣,攻到第三陣,遇上有如銅牆鐵壁的武田元繁部隊,自忖力攻並無勝算,於是元就轉過馬頭,向著陣後的又打川方向奔馳,毛利軍士卒見大將逃跑,也一個個爭先恐後的逃命。元繁因為早前失去了熊谷元直這一支部隊,如今又見敵軍從陣前逃脫,全然不成章法,一時間忿怒沖昏了頭腦,率兵追擊;在元繁策馬渡過又打川的時候,元就一聲令下,預先在一旁埋伏的毛利軍突然出現,並且朝著元繁一同射擊。元繁猝不及防,被流矢射中,跌落河澗裡,還來不及反應,元就的部將井上光政衝上前,一刀將元繁殺害。

  毛利軍看見敵軍大將戰死,士氣大增,戰況登時逆轉,武田軍全面崩潰,士兵逃的逃,降的降,只有少數成功脫離戰場。據《陰德太平記》記載,武田軍在此役陣亡者,約有七百八十人之多。有田中井手合戰--日後被稱為「西國桶狹間」的戰役,元就初次上陣,便能運用戰術殲滅數倍於己的敵人,成為一時佳話。經此一役,守護武田家與毛利家的勢力此消彼長。身在京都的大內義興得知元就擊敗武田元繁的消息,大為欣喜,在其授予元就的感謝狀中,寫有「多治比のこと神妙」的字句,以示對元就的賞識〈《毛利家文書》第二五一條〉。

  從有田城戰場逃脫出來的,主要有跟小田信忠和志道廣良混戰的武田家臣伴繁清、品川信定、香川行景、己斐宗瑞、粟屋繁宗等人。武田元繁陣亡的第二天〈二十三日〉,五人聚在一起商議後策,伴、品川、粟屋三將主張輔助元繁遺孤武田光和,以圖再起東山,這建議卻遭到香川、己斐的反對,他們認為主將戰死而自己苟存於世是一件羞恥的事,寧願一死以盡人臣之責。於是,香川、己斐領著自己的部隊,殺入毛利陣中,在拼盡力氣後,壯烈犧牲了。


武田元繁戰死之地

  註〈1〉:安藝武田家是比較特殊的家族。他源自常陸,後居甲斐,鎌倉時代初期獲賜甲斐、安藝守護職,室町初期幕府為了討伐九州的南朝殘黨,武田家的安藝守護職被沒收,改賜今川了俊,後來憑實力取得安藝南部地域,復得幕府補授分郡守護職,直至戰國時期。其特殊之處,在於本家多次遷徙,庶家則固定在地,鎌倉時期的本家在安藝,室町時期獲授若狹、丹後守護職之後,本家遷至若狹,庶家則作為本家的代官而留在安藝。武田元繁即是若狹武田家在安藝的代官,受若狹本家管轄。大名鼎鼎的甲斐武田信玄,是安藝、若狹武田的遠親。

  註〈2〉:關於毛利方的實際參戰人數,並沒有記載,據推斷,當有一千五百至一千七百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