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防長大內史(第五章:九州征伐及康曆內戰)


  大內弘世歸順足利幕府之後,先後得到周防、長門、石見守護職(請參考第三章),是北朝在西面戰線的第一道屏障,至為重要。但大內弘世野心極大,他希望在南北朝互相攻擊之下,盡一切力量為大內家擴張領土,於是在奉命攻略南朝官軍盤踞的石見之時,順道處理安藝國人的糾紛。

  當時南朝的勢力以九州、四國及石見、安藝為主,九州以懷良親王為首、肥後菊池氏為骨幹,石見、安藝則以足利直冬為主。石見、安藝一路在大內弘世的攻略下已大致平定,唯獨九州的南朝勢力依然牢不可破,北朝(幕府)委任過幾任九州探題到九州作戰,都被南朝打得灰頭土臉,一籌莫展。後來幕府在北朝應安三年(南朝建德元年,1370年)提拔今川貞世為九州探題,全權負責前線作戰,大內弘世、義弘父子以及其他國人領主都得聽從今川貞世號令。

  今川貞世獲委以重任,帶同一族出征,北朝應安四年(南朝建德二年,1371年)二月一行人從京都前往周防國府,在當地集合軍隊,制定作戰策略:今川仲秋(貞世之弟)率兵從肥前登陸,今川義範(貞世之子)從豐後登陸,各自會合當地北朝盟友,左右夾擊南朝重鎮筑前大宰府。單以今川家的力量還不足以挑戰南朝官軍,但如果得到大內家的傾力襄助,南北兩軍的實力差距就會收窄了。大概就在這個時候,今川貞世讓仲秋的女兒,嫁給大內義弘(松岡《大內義弘》),兩家結為姻親,關係更加強固。

  同年末,今川三路大軍先後從豐後、肥前和豐前門司港登陸,南軍無法分兵抵抗,只好在筑前嚴陣以待。南北兩軍互有攻守,到翌年(北朝應安五年,南朝文中元年,1372年)八月,三路合流的今川軍攻陷了大宰府,南朝大將菊池武光奉懷良親王出走逃到高良山。今川貞世取得大勝,並不打算停下腳步,不過隨軍出征的各地國人領主,卻自有打算,他們雖然奉幕府之命參戰,但並不出自真心,而且離開家園太遠,擔心有所變卦,像稍後提到的安藝毛利元春,他留在領地的家人都是心繫南朝的,結果在毛利元春出戰九州時乘虛叛變。大內弘世也在今川軍攻下大宰府後就逕自返回周防,據說他在豐前麻生山一戰上,曾與今川貞世有過爭執,兩人的關係並不和洽。

  大內弘世、義弘父子脫離大隊後返回山口不久,便接待明使趙秩和朱本(請參考第四章)。
兩年後(北朝應安七年,南朝文中三年,1374年)大內弘世出兵攻擊安藝的國人領主毛利氏,因毛利元春跟隨今川貞世出征九州之故,其心繫南朝的家人,乘領內空虛之機叛變,竟邀大內弘世攻擊毛利元春的居城吉田郡山城。就在將近攻下吉田郡山城之際,大內弘世突然退兵,原因不明。幕府當然不能容忍大內弘世攻擊同僚的舉動,於是在大內弘世第二次攻擊安藝時(北朝永和二年,南朝天授二年,1376年)便剝奪其石見守護職,轉授給幕臣荒川詮賴。當時京都便流傳著大內弘世懷恨在心、要捨棄幕府轉投南朝的謠言,多得幕府管領細川賴之的說項,才平息了事件。可見大內弘世與幕府的主從關係並不牢固,因為幕府仍然需要大內家的力量壓制南朝,才對大內弘世作出最低程度的懲罰,雙方與其說是主從關係,毋寧說是合作關係,各取所需,一旦有利益衝突,便有可能一拍兩散。

  然而大內弘世的嫡子義弘,並不似其父這樣打算,跟大內弘世的野心比較,大內義弘算是比較保守的,他希望在幕府的體制下平穩發展,因此當大內弘世在北朝應安七年(南朝文中三年,1374年)攻擊安藝之時,他不願與父同行,幕府便授他長門和豐前兩國守護職(長門守護職原屬大內弘世,疑是幕府剝奪其守護職轉賜義弘)。

  且說大內父子離開九州後的局勢。北朝應安六年和七年(南朝文中二年和三年,1373—1374年),南朝柱石菊池武光和武政父子先後去世,繼任的菊池武朝太年輕,不克重任,南朝士氣低落,今川貞世打算集合島津、大友、少弍等大名一口氣剿滅南朝,但少弍冬資遲遲不肯參軍,經島津氏久勸說後才勉強現身;永和元年(南朝天授元年,1375年)八月,今川貞世在肥後水島的大本營設宴款待少弍冬資,竟在席上使人將冬資殺害!今川貞世的暴行讓盟友心灰意冷,當初撮合今川和少弍的島津氏久率先歸國,從此不再響應今川號召,大友親世亦回去豐後靜觀其變,九州島上的南朝殘黨乘時而起。今川軍本來勝券在握,因一時衝動之舉,使多年努力化為烏有,形勢瞬間逆轉。

  幕府於是下令大內氏等西國大名、國人出兵支援今川貞世,但大內弘世與今川貞世不和,拒絕出兵,專注於對安藝毛利家的攻略(即上述第二攻侵攻安藝)。得到幕府授予兩國守諼職的大內義弘,則表示願意支援今川貞世,就這一點,大內弘世父子意見相左,埋下日後內訌伏線。

  大內義弘帶同私兵三百騎,在同年末渡海到豐後,與大友軍前往肥前,耗了整整一年,才成功與今川貞世大軍會合。北朝永和三年(南朝天授三年,1377年)正月,今川大軍在肥前蜷打一戰大破南軍,此戰大內義弘部隊大顯身手,斬殺菊池軍數名重臣,立下大功(《菊池武朝申狀》);今川軍乘勝追擊,八月在白木原一役,大內義弘部隊再顯神威,助今川軍擊潰南軍。幕府知悉義弘戰功,大加讚賞。此後數年,南北兩軍戰況陷於膠著。

  這期間大內弘世攻打安藝毛利家的吉田郡山城,依然無功而還,更遭幕府褫奪石見守護職,上文已述,加上長門守護職被幕府轉封給兒子義弘,更使大內弘世感到不滿;而之前就是否出兵支援今川貞世一事,父子出現分歧,大內弘世因此打算廢掉義弘,改立義弘之弟滿弘為繼承人。從來廢長立幼都會引發家族內訌,大內弘世此舉同樣種下禍根,義弘和滿弘兄弟為了爭奪繼承權,在其父尚在人世之時便兵戎相見。

  大內義弘、滿弘之爭從何時開始,目前還沒有定說,但至少是從康曆元年(南朝天授五年,1379年)離開九州戰線以後才開始的。當時幕府內部也發生狀況:管領細川賴之因為受政敵攻擊而被罷免,足利義滿隨即向諸分國發出討伐令,另一方面東國的鎌倉公方足利氏滿起兵叛變,欲取代義滿成為室町將軍,南朝也有死灰復燃之勢,幕府的處境可謂水深火熱。學者松岡久人就認為大內兄弟之爭,正是這種狀態下南北角力的其中一環(松岡《大內義弘》)。

  大內兄弟各有支持者,遍佈領內,因此戰火蔓延領內各處。戰爭的詳細情況在此略過不述。總之雙方的戰事到第二年(北朝康曆二年,南朝天授六年,1380年)逐漸白熱化,當時大內義弘雖然身兼數國守護職,也得到足利義滿號召諸國人支持,但滿弘因為有父親弘世在背後撐腰,故此在領國裡也不乏支持者(註1)。同年十月,大內義弘突襲由滿弘別働隊駐守的長府下山城,經過一番激戰終於攻克城池,處於憂憤之中的大內弘世在此戰過後不久便病逝,終年五十六歲。

  翌年(北朝弘和元年,南朝永德元年,1381年),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斡旋下,大內義弘兄弟和解,內訌才得以結束。大內義弘繼任家督,也完整地繼承了周防、長門、石見和豐前守護職,為了一族團結,在他將石見守護職務讓給大內滿弘——並非幕府正式任命,只是義弘自行分配手上的權限,滿弘的身份猶如義弘的代官。從往後的歷史發展來看,大內義弘兄弟再無紛爭,立場一致,各司其職,在當時可謂罕見的異例。

  但是如此忠於幕府的大內義弘,最終還是走上與幕府決裂之路。

  註(1):大內義弘雖然得到足利義滿支持,但有趣的是,大內滿弘早前拜領足利義滿的偏諱,卻是其他兄弟所無,不能說沒有加分效果,所以大內滿弘能號召國人眾的支持,自有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