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歌川廣重「東京築地ホテル館表掛り庭の図」 |
隨著安政五年 (1858年)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協議橫濱開港的同時 (安政六年,1859年),允許美國人逗留在江戶進行貿易,並約定在五年後江戶開港(後來再延長五年)。儘管引發政局動盪,江山變天,但整體上還是朝著對外開放的方向前進。
直到協定江戶開港前夕的慶應三年 (1867年),幕府的近代化改革有了初步的規模後,考慮到開港後居留江戶的外國人數會大增,於是在築地鐵砲洲船坂町軍艦操練所(現今築地市場勝鬨橋邊,當時是沿海地方並設有碼頭)興建一幢西式飯店。
提出方案的人是英國公使巴夏禮,由幕府選址興建,並聘請美國人技師Richard Bridgens負責飯店的設計。
但如此重大的創新項目,並不是由幕府出資興建。時任勘定奉行的小栗忠順,提議將此項目交由民間負責。小栗忠順早在幕府第一次出使美國時(1860年萬延使節團)便已隨行,親眼見識過美國新穎的建設和社會制度,回國後推進一系列改革,建造西式飯店便是其一。
小栗忠順向幕府提議,既然目前幕府財政緊絀,不妨將該處土地無償賜給民間資本,讓商人自行集資興建及營運,所得利潤全歸民間資本,按出資比例分紅,幕府全然不加干涉。這是他出使美國停留在巴拿馬的時候,從當地鐵路公司學習到的股份公司經營方法。
當時對該項目最感興趣的是在江戶經營土木工程的「清水屋」二代目清水喜助。他曾經負責過橫濱開港後外國奉行所、稅關等幕府御用建築項目,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這次清水喜助向小栗忠順自薦負責該項目的建造和營運,包括飯店建築物大小共五棟,連同附近的倉庫、稅關、防波堤等建物一起承攬,要求建成後擁有飯店的經營權。
但這樣一個大項目,並非清水屋一己之力可以負擔。他向好友平野彌十郎透露自己的經營計劃:以一股一百两為單位招股,每股每年配發紅利一百两。平野彌十郎雖然不以為然,認為是天方夜譚,但仍購入二股以示支持。
然而工程耗費太多,不得不在建築期間追加支出。飯店從慶應三年(1867年)八月開始建造,直到年末,儲備逐漸枯竭,沒法支付工人薪水和建材費用。工人們和建材商糾集起來到事務所追討欠薪,清水喜助避而不出,由現場代理人柳屋伊右衛門出面打發。為此平野彌十郎作了一首狂歌調侃他:「いつ来ても嘘をつきじ(築地)の扱所明日払うとはうまく伊右衛門」(伊右衛門發音いえもん,意指「不能說」)貼在事務所門口。工人們看到這首歌,竟不再爭持下去,清水屋就此化解了燃眉之急,度過了歲末。
這期間國內經歷了大政奉還、坂本龍馬遭暗殺、小御所政變、鳥羽伏見戰爭、江戶無血開城等重大事件,人們對於政治氣象,從不安漸漸轉變為信心,亦有人加入投資飯店的建設,使飯店在慶應四年八月(1868年,該年九月改元明治)順利竣工。
飯店座落在原講武所七千坪土地上,飯店本館及附屬平房共佔地一千六百一十九坪。飯店建有兩層,正中央則聳立著三層高的瞭望塔,最高處離地面達十八米;在塔上向西而望,江戶城即在眼前,遠方富士山及箱根的景色也可收入眼簾,向南,則可遠眺波光粼粼的品川、芝浦海岸,往橫濱延伸而去。
飯店內部共有一百二十間房間,內有先進的衞浴設備,外有撞球室和酒吧等新穎的消閒設施,都是國內前所未有的。外牆使用一般倉庫常見的黑白相間的海鼠壁,黑色的屋簷搭配紅色的鐵窗,玄關一派和洋混合的風格。新的東京,新的飯店,一切象徵著文明開化的美好新景象。
開幕之後,慕名而來的民眾絡繹不絕。清水喜助索性採用門栗制,向每名遊客收取二朱錢的門票增加收入。
然而好事並不長久,飯店很快面臨經營上的困難。首先,江戶的繁榮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下各藩人員需要長駐江戶所帶動的消費之上,但是幕府倒台後大名紛紛回歸藩地,使江戶人口及消費力銳減。
其次,位處江戶南方的橫濱,早在十年前開港,所有進口貨物都必須在橫濱港內接受檢驗,外國人也習慣這樣的交易模式,沒必要把貨物轉送到江戶(東京)出售。
前往江戶經商和遊覽的外國人比預期的少,加上周邊治安問題,使飯店經營大受打擊。當初每股每年派發紅利一百两的承諾,頓成一紙空文。飯店撐到明治三年才賣出。
新買家也無法經營下去,在明治五年一月把飯店轉賣給海軍省,但不到兩個月的二月二十六日,被附近銀座大火波及而整棟燒燬,存世僅三年半,一幢劃時代建築就此湮沒。
#小栗忠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