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防長大內史(第六章:明德之亂)


  大內義弘不似其父那樣鋒芒太露,他始終忠實地奉行幕府命令,因而得到足利義滿歡心。大內義弘獲足利義滿幫助,繼任了家督,與幕府關係日益深厚。這樣的關係持續了接近二十年。

  此後並沒有大內義弘出征九州的記錄,局勢也漸漸對幕府有利:被罷職的細川賴之得到赦免,鎌倉公方亦表示歸順,在紀伊的南朝勢力被幕府壓制;而九州的今川貞世,終於攻下了南朝的大本營肥後隈府城,南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北朝康應元年(南朝元中六年,1389年)三月,榮升左大臣的足利義滿帶著隨從家臣巡視西國,順道與細川賴之修補關係,今川貞世亦從前線回京,與足利義滿同行,並將沿途觀察所得寫成《鹿苑院殿嚴島詣記》一文(鹿苑院是足利義滿開基的相國寺裡的塔頭,亦是義滿修禪的道場,義滿以此為院號)。據該份史料記載,足利義滿一行人抵達安藝蒲刈島時,不見大內義弘前來迎接,甚感不悅。這是今川貞世第一身的記錄,足可當真,這代表在足利義滿和幕府要員認知裡,安藝雖然不是大內義弘的領國,但義弘經營安藝多年,幕府早已當作是義弘的地方,故此義弘理應在安藝迎接足利義滿;而大內義弘當初誤了時間,只是因為聽信了足利義滿近習眾提供給他的消息,而足利義滿卻比預定時間提早數日出發之故(松岡《大內義弘》)。

  大內義弘在三月十一日收到消息時,足利義滿一行人已經參拜過嚴島,前往大畠瀨戶(安藝屋代島與本州之間的海峽)途中,於是火速從山口出發,連夜趕到大畠,終於與足利義滿等人會合。他們繼續西行,到達防府大內義弘預先準備好的宿舍。一切款待設施準備得相當妥當,而且大內義弘獻上各種禮物,終於使足利義滿轉嗔為喜。足利義滿的西國之旅到此為止,離開防府後就打道回京,大內義弘亦陪同上洛,此後十年時間,大內義弘多數在京都為幕府辦事,由於九州的南朝勢力已經沒落,大內義弘可以放心將領國的經營交給家臣負責。

  不過等待著大內義弘的,是一場接一場的政治風暴。

  首先是第二年(北朝明德元年,南朝元中七年,1390年),幕府討伐美濃、尾張、伊勢三國守護土岐康行,土岐氏是室町幕府的開幕功臣,但勢力過大,惹起足利義滿疑心,足利義滿趁前家督去世之機,挑撥土岐康行兄弟不和,迫使土岐康行叛變,於是幕府有了藉口討伐土岐康行,奪去其尾張、伊勢兩國守護職。足利義滿完成了鞏固權力的第一步。

  下一個受害者是山陰大大名山名氏。山名氏本來是支持足利直冬的,後來歸降幕府,到山名時氏這一代,獲伯耆、因幡、美作、丹後、丹波五國守護職,山名時氏逝世後,他的一族獲封但馬、和泉、紀伊、出雲、隱岐、備後守護職,共領有十一國。日本全國共六十六州,山名氏就佔有十一州,剛好六分之一,所以世稱山名氏一族為「六分一眾」。

  山名家勢力比之大內和土岐要大得多,甚至在日本全國也找不到堪與匹敵的大名,自然成為足利義滿的眼中釘。前一年惣領山名時義去逝後,他的兩個兒子時熙和氏之,分別繼承了守護職——時熙為但馬、備後守護,氏之為伯耆、隱岐守護。另一方面,山名時義生前與其兄山名氏清及其侄山名滿幸素來不睦。足利義滿看準了這一點,重施離間故技,藉口山名時熙和氏之兄弟對將軍不敬,下令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討伐時熙兩兄弟。兩兄弟不敵兵鋒,一時隱遁。事後山名氏清獲丹後、山城守護,山名滿幸則獲得山名氏之的伯耆、隱岐兩國守護,時為明德二年(南朝元中八年,1391年)。

  而山名氏清和山名滿幸,旋即成為足利義滿的敵人。足利義滿先是赦免了時熙兩兄弟的罪,然後藉口山名滿幸佔領了上皇位於出雲的領地,將山名滿幸從京都流放。山名滿幸找山名氏清訴苦,並慫恿山名氏清起兵反抗幕府,山名氏清答應起事,並說服兄長山名義理率兵響應。他們率領各自的部隊,分從丹波、和泉、紀伊三路進攻,約定在十二月二十七日突襲京都。

  消息傳到京都,幕府大為緊張,連忙召集諸大名展開軍議。計議過後,決定在內野(皇宮所在地,在京都北面)周圍佈陣——大內義弘率領五百餘騎守衛內野東南面,足利義滿、畠山、斯波、一色駐守東面,細川、赤松駐守西面,京極則駐守北面。

  山名軍如期出發,但山名氏清一路被河內守護代遊佐國長所阻,未能及時與其餘兩路會師,只好將攻擊日期順延到正月二日,但期間軍中有離隊者投降幕府,山名氏清只好硬著頭皮繼續進軍。

幕府佈陣圖

  雙方最先接觸是在十二月三十日清晨六時,由山名氏清的分隊山名義教和小林上野介一部進軍二條與大宮的交界,正好與大內義弘隊對陣。雖然兵力薄弱,但大內義弘激勵部下,要他們死守陣地,半步也不能退,經過一番激戰,最終斬殺山名義教和小林上野介,成功擊退了敵軍,大內軍死了數人,大內義弘自己也受了傷。

  大內義弘擊退了山名義教部隊後,因迷路而未能及時趕到的山名滿幸部隊從西北面殺到中御門大宮,與足利義滿本隊接戰。大內義弘雖然在早上的交戰中受了傷,部下也十分疲累,但仍不顧危險馳援足利義滿,幕軍其餘各隊也相繼加入戰團。酣戰正中,山名氏清本隊也從南面沿大宮和豬熊兩路趕到戰場,對幕軍展開夾擊。其時山名滿幸已呈敗勢,幕軍在控制住山名滿幸部隊後,令大內義弘和赤松義則抵擋山名氏清,大內、赤松拼死作戰,幾落下風,好不容易撐到山名滿幸敗退後,幕軍回頭支援,才能逆轉形勢把山名氏清擊退。這場後世稱為「明德之亂」的戰爭,僅僅一天便內分出勝負,憑著大內義弘的出色表現,幕府轉危為安。

  戰後論功行賞,有功大名瓜分了山名氏廣大的領土。畠山基國得山城,細川賴元得丹波,一色滿範得丹後,赤松義則得美作,山名時熙得但馬,山名氏幸得伯耆,京極高詮得出雲和隱岐——直到戰國時代中葉,這幾家大名的領國範圍大致保持如此。而大內義弘則獲得和泉和紀伊,這兩國成為大內家的飛地。

  但是幕府封賞和泉、紀伊兩國給大內義弘,似有政治意圖。當時南朝已經奄奄一息,懷良親王早在永德三年(南朝弘和三年,1383年)逝世,南朝長慶天皇和後龜山天皇鬧不和,伊勢北畠家亦被幕府孤立,南朝已無翻身的可能。足利義滿希望在他這一代完成統一大業,現在正是時機。明德大戰後的明德三年(南朝元中九年,1392年,此為南朝最後一年,下文開始所記者皆為北朝年號),南北兩朝展開和談,雙方達成三項協議,其一是南朝將持有的三神器移交給北朝,其二是恢復南北天皇兩統交替,其三是重新劃分南北兩朝的土地領有權,從此南北兩朝歸於一統(註1)。負責為南北雙方斡旋的人正是大內義弘。他的新領地和泉本來是南朝的地方,當地許多南朝舊臣現在都成為大內家臣,而且大內家曾以前投身南朝,也許因為這層關係,足利義滿才將和泉兩國封給大內義弘,讓他負責與南朝交涉。而大內義弘亦不負眾望,成功使南朝交出象徵正統的三神器,完成了歷史大業。

  大內義弘在武功和外交上的功績,使他得到足利義滿的高度信賴,明德四年(1393年)十二月十三日,足利義滿親自撰信,讚揚大內義弘的忠節和貢獻,特許大內義弘享有准足利一族的待遇。對大內義弘來說,這是無以復加的殊榮,全國上下所有大名,亦無有出其右者。不過塞翁得馬,焉知非禍,當時才三十八歲的大內義弘,春秋正富,前途無限,正處於人生高峰,享受著一般人沒有的榮華,又怎會料到盛極必衰,惡運即將加諸己身,就如當初土岐氏和山名氏一樣?

  註(1):事實上,後來北朝並沒有實行兩統交替。應永十九年(1412年)北朝的後小松天皇把皇位讓給他的皇子,而不是讓給南朝系的皇子,此舉激起南朝餘黨的忿怒,紛紛起兵反抗北朝。此後數十年,南朝餘黨與北朝偶有衝突,但始終不成氣候,最後在應仁文明之戰期間悄然退出歷史舞台。後世學者稱之為「後南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