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防長大內史(第四章:山口開府)


  大內弘世在第一次驅逐長門守護厚東義武後(南朝正平十三年,北朝延文三年,1358年),便計劃另覓地方作為根據地,以圖長遠攻略計。學者三坂圭治認為大內弘世現在已是守護之身,不再是在廳官人,為了跟公家的國衙分開,也為了方便統御國內地頭,於是另覓地方作為守護所(三坂《山口県歴史》)。然而大內弘世並不意在建造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作為軍事據點,而是著眼於興建一座不亞於京都的繁華都市,以當時社會來說,這可說是劃時代觀念,也反映出大內弘世的勃勃野心。另一學者御薗生翁甫認為,其時身在南營的大內弘世,依照京都模式建設山口,讓前來周防的貴族武士緬懷京華風采(御薗生《大內氏史研究》)。不過,當時都市只有京都、奈良和堺港,在地方上莫說有這種規模的都市,連像樣的城鎮也沒有,而且擅自建造都市,恐怕還得冒著「無視中央政權」的世論,甚至招來殺身之禍吧。

  但諷刺的是,這個新都在市正是室町末世時成為將軍的避風港。這是後話,容後再述。

  要建造一座集軍事和政治功能於一身的都市,首先要尋找合適的地方。大內弘世屬意大內館(國衙所在地防府北方的大內市)旁邊的山口一地,因其自然地形與京都盆地相似之故。山口屬周防吉敷郡(註1),北、東、西三面被中國山地圍繞,南面是平野,往北的山路貫通日本海側的萩,猶如山的入口;一之坂川和椹野川(天神川)兩條主要河川從北往南流經境內,將山口盆地劃成左中右三個區域。山口在大內弘世時期雖然仍然是個人煙稀少的鄉村地方,但往昔以來條里規劃井然有序,更有國人據山自守,《中國治亂記》記載當地有豪族山口氏,遭大內弘世滅亡;御薗生翁甫認為山口氏的據點就在山口盆地北面的古城岳,當地曾出土防禦設施遺跡,換句話說在大內弘世入主山口之前,當地就已經有勢力盤據了(御薗生《大內氏史研究》)。更重要的是,山口是進出長門的門戶,顯然更適合作為守護的據點。當大內弘世上京拜見足利義詮(南朝正平二十一年,北朝貞治五年,1366年),見識過京都風華後,想必更確信山口可以成為媲美京都的都市吧?


上圖:防府、山口、萩位置圖
下圖:山口古地圖,圖中央兩條藍線分別為一之坂川(上二)和椹野川(中),兩川中間「上」字形的深紅色線為石州街道(左右)和豎小路(上下),為境內主要幹道。該圖並非大內弘世時代山口地圖,估計為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

  但是興建都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山口開府之初,大內弘世延請京都名山大剎到山口創建末寺,這些寺院都集中在山口北部;有了寺院,就有寺前町(小市集),提供空間讓百姓進行交易活動,商業繁榮,自然吸引周邊百姓前來聚居,都市因而漸見規模。山口的建設,將留待大內弘世以後各代家督一步一步完成。

  講到山口開府,不能不提明朝使節趙秩之事。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年,南朝正平二十三年,北朝貞治七年)建立大明王朝,鑑於當時剛剛取代元朝政權,更兼倭寇猖獗,滋擾沿海民眾甚繁,於是派遣使節到日本奉呈國書,宣布正統,並與日本重新建立朝貢關係。明使一行七人一開始就來到大宰府找上了南朝的懷良親王,但南朝受《神皇正統記》神國思想的影響(註2),加上對元寇的遺恨,不願向大明稱臣,於是殺害明使五名,囚禁其餘兩人。兩年後(洪武三年,南朝建德元年,北朝應安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遣來州同知趙秩攜帶國書前赴九州拜見懷良親王,經過一番周折,終於成功說服懷良親王遣使入貢(《太祖實錄》)。

  其後趙秩逗留博多,目的不明。據記載,他在日三年期間,與日本禪僧多有往來,亦曾獲大內弘世之邀,與副使朱本一同作客山口。據學者御薗生翁甫推斷,趙秩作客山口是在北朝應安六年(1373年)春,在訪問山口的半年間,除結交了退隱名僧春屋妙葩之外,還留下了後世稱為「山口十境詩」的詩作幾首。其中一首「鰐石生雲」曰:
禹門點額不成龍 玉立溪流任激衝
自是煙霧釣鰲處 幾重苔蘚白雲封

鰐石是椹野川左岸的一處景點。另一首「清水晚鐘」則道:

暮雲疎雨欽消魂 獨立西風半掩門
大內峰頭清水寺 鐘聲驚客幾黃昏

清水寺位於大內氏館東面山上的寺院。後來春屋妙葩及其弟子將趙秩詩作及其生平編集成《雲門一曲》,就中山口十境詩依序題為:「清水晚鐘」(現今山口市宮野下戀路)、「冰上滌暑」(山口市冰上)、「南明秋興」(山口市大內御堀)、「泊瀨晴嵐」(山口市宮野江良)、「猿林曉月」(山口市古熊)、「象峰積雪」(山口市鰐石對岸)、「虹橋跨水」(山口市天花)、「鰐石生雲」(山口市鰐石)、「梅峰飛瀑」(山口市上宇野令法泉寺)、「溫泉春色」(山口市湯田)。從這些題目,可知當時山口自然美景,山光水色,應有盡有,可以起人幽情。趙秩對山口的描寫,反映當時山口的建設具有一定規模,也反映大內弘世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嚮往。

  趙秩和朱本在同年末離開山口返回博多,並在第二年(北朝應安七年,南朝文中三年,1374年)初回到大陸。在趙秩留日三年多期間,正是南北朝勢力在九州此消彼長的時候(下節詳述),趙秩人在博多,自然能夠就近觀察,明白南朝已經失去優勢,並如實報告朱元璋,因而大明後來調整方針,改為接觸北朝和幕府,令足利義滿「有機會」受封為日本國王。這是題外話,就略過不說了。

  註(1):「山口」一名最早見於建長六年(1256年)《圓政寺鰐口銘文》「防州山口月輪山圓政寺天神宮」一句,此前地名不明。

  註(2):《神皇正統記》三卷由南朝重臣北畠親房撰寫,學界判斷成書年份為延元四年(北朝曆應二年,1339年)。該書主張日本是獨一無二的神國,天皇是神的子孫,從神祗接受三神器——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和草雉劍,世代相傳,萬世一系,代替神祗治理神國;天皇持有三種神器,即是正統的證明。換句話說,只有持有三神器的南朝(後醍醐天皇及其子後村上天皇)才是正統,沒有三神器的北朝,並沒有資格治理國家。何鶯在其論文(華夷思想與神國的衝突——論明初中日關係的發展)認為該書對南朝的軍事行動和外交政策影響極大,間接導致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受封「日本國王」;而且一般認為該書所宣揚的神國思想,醞釀出近代日本的皇國史觀,可謂日本思想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力的著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