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有關中世農村社會(一):莊園公領制的誕生


接續上次的話題,我們來討論中世以前的農村生活和土地制度的演變。第一回先講律令制下莊園公領制的產生。筆者學力有限,如有錯誤,懇請賜教。

日本的律令制時代,普遍認為是從七世紀開始的,當時大和政權參考對岸隋唐兩朝的做法,實行多項制度改革,包括官制、戶籍、租稅等等。從七世紀到八世紀,陸續頒佈政令,構築中央集權統治模式。歷史上有名的大化革新,其中一項就是廢除豪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曲,收歸公有,由中央政府實行地方統治,即所謂公地公民制,理念類似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又編定戶籍,實行班田法,按口授田(一說應該班田制並非大化革新的內容,而是後來689年持統天皇頒佈飛鳥淨御原令時實行的)。租稅方面,仿照中國實行租庸調制,即按田地收穫量上繳若干為租、男子服力役為庸、繳地方特產品為調。田租上繳地方國衙,庸、調則運送到京畿供朝廷使用。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新聞]兩市合作開設「村上海賊」網頁


愛媛縣今治市和廣島縣尾道市近日公布他們合辦的網頁,以「『日本最大海賊』的本據地:藝予諸島」為標題,介紹去年已登錄為日本遺產的村上海賊。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有關中世農村社會



不論讀哪一國的歷史,若要讀得深入,就不能只停留在政治興衰層面,死記哪一家聯位哪一家又滅了哪一家,它背後的經濟和社會文化都要了解。不過這確實是我們的難處。坊間的中文書籍,雖然有不少介紹日本文化,但是屬於當代的居多(例如神社、民族性格),把眼光放在古代時空背景卻是十分少。加上我們這一輩現代人,已經鮮少接觸農村生活了,對於農民的日常生活和村落的日常運作更是沒有概念,這些因素妨礙我們深入研究歷史。就算你精通日文,有專書在手,恐怕也是一知半解。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新聞]「三矢之訓」申請日本遺產



毛利家「三矢之訓」是相當有名的故事。故事講述戰國大名毛利元就,臨終前希望為三個兒子(毛利隆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明白團結同心的重要性,於是把他們喚到病榻前,為他們上人生最後一堂課。元就吩咐他們每人各折一枝箭,他們都能輕易折斷,接著元就拿來三枝箭束在一起,叫他們折斷,這次他們就折不斷了。元就借此教訓他們,若果各自為政,便會像一枝箭容易折斷,但是團結一致的話,就像剛才三枝箭一樣牢固難破,同心合力,家業才會亨通。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新聞]金西寺古文書發見 稱織田信長為「黑鼠」


愛知縣豐橋創造大學教授島田大助,日前發表他在同市金西寺的調查報告,稱發現同寺收藏的古文書群中,載有本能寺之變後對織田信長的批判言辭。

該文書是金西寺開山祖師月岑牛雪和尚所書的「當寺御開山御真筆」(約江戶時代初期),內文以一名叫做集雲守藤的僧人的文句為開頭,而這些文句就是批判信長的言辭。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新年祝賀及公告



新年快樂!祝各位新一年幸福美滿,事事順利。

過去一年,心血來潮重新經營這個部落格,除了在這裡連載《安藝毛利史》外,還努力去寫文章分享一二事。不過光臨部落格的朋友少之又少,從瀏覽人數數字來看,多數是我自己隔兩三天進來查看而已。沒有人留言,讓我心灰意冷,數次想放棄寫文,卻又不甘心把努力白費。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新聞]築城功績450年紀念 小早川隆治寄贈隆景史料



剛剛看到一則網上新聞,指小早川家後人隆治向三原城寄贈有關小早川隆景的肖像畫,吸引到我的眼球。事緣今年是三原城築城450年紀念,而當年築城者正是小早川隆景,該市特地向到訪三原的小早川隆治請求協助,寄贈其家傳的隆景肖像畫作公開展出。吸引我眼球的不是寄贈內容,而是小早川隆治其人。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宰相殿之空便當



這是有關關原合戰時毛利秀元的故事。故事說東西軍在關原開戰,佈陣於關原東面入口的西軍部隊,上南宮山催促大將毛利秀元下山參戰,但不願加入戰團的吉川廣家在山腳擋住了路,秀元感到無奈,只好對來使說「現在兵士正在用餐」,推卻了出兵邀請。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毛利家臣團中的異邦人


日本的戰國時代,正值世界史上的大航海時代。歐洲先進的技術,透過傳教士傳到亞洲各國,當中對日本影響最深遠的,自然要數天主教(日語稱為「切支丹」)和鐵砲的傳入了。

我們讀戰國史或者讀小說,必然聽過沙勿略和三浦按針這兩個名字,他們分別是西班牙傳教士和英國商人,傳教士和商人是當時外國勢力進入日本的兩股主要勢力,他們攀附有實力大名,借大名的力量排擠他們本國的競爭對手(西、葡VS英、荷),企圖獨佔宗教上和貿易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