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導者
作者:伊藤之雄 (翻譯:沈藝、梁艷、李點點)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伊藤之雄教授專研日本近代政治外交史,著作甚豐,繼早前《伊藤博文》和《明治天皇》獲翻譯成繁中版推出(兩本都是廣場出版),這次輪到這一本著作,不過是由大陸的出版社推出簡中版。期待有更多伊藤教授的著作翻譯出版(個人私心希望出版他的《原敬》和《元老西園寺公望》,不過二人在華文世界名氣不高)。
說回這本書。「元老」二字是含義矛盾的名詞,它指的是資歷最深、對政府有貢獻的退休功臣,通常超然於一眾現任高官之上,對政治仍保有極大影響力,這個定義放在日本近代史的環境裡也沒有不同,「元老」具體指的就是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縣有朋、井上馨、松方正義、西鄉從道、大山巖、西園寺公望這幾個人(他們不是同一時間出任元老)。除了西園寺公望是後期的元老之外,其他幾人都是明治維新的大功臣,尤其在制定憲法和主導國家運作方面,從明治政府成立以來,他們都是核心人物,擁有超然地位。舊日本憲法中,首相(即內閣總理大臣)不是像現在這樣由眾議院多數黨黨魁擔任,而是經由特定人士向天皇舉薦,再由天皇下詔令候選人組閣;而元老的主要作用,便是奉答天皇的諮詢,商定繼任首相人選,並輔助天皇處理政治問題,以防天皇干涉政治,蒙受不必要的威信危機。
矛盾之處,在於他們這個團體並不在憲法框架內,卻又有天皇詔書承認其超然地位。它既是隱形於憲法之中,貌似不應該干涉政治,卻又昭昭然成為政府的指導者。明明有樞密院這個合法的諮詢機構,卻又萬事垂詢於元老。政府沒有元老是難以運作的,尤其是在大正、昭和(二戰前)的時代,還在世的元老都已經七八十歲,他們的經驗可以帶領日本應付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克服種種難關,而那正是新一代官僚所缺乏的,以致於元老們儘管受到民間批判,卻仍然持久發揮著影響力,又正因為元老的影響力揮之不去,日本在二戰前始終不能徹底實行理想中的英國式議會政治。
儘管作者沒有分類,但我認為可以將元老的性質分成前中後三期:前期是憲法草創期(1885年始),對內承受著大隈重信、板垣退助等政黨的攻擊,對外則面對俄國的挑戰,以伊藤博文為首的元老們堅持自己的建國藍圖,行自己應當為之事,除非受盡民間攻擊而窮途末路,否則是不願將政權放手給政黨;因此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縣有朋、松方正義會自行或互相推薦出任首相,走在政治最前線。
中期則以第一次桂太郎內閣始(1901年),伊藤博文等元老退居第二線,由他們的子弟兵出任閣僚。這時期的元老雖然不在前線,但作為天皇的諮詢對象仍然握有絕對的決定權,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推薦繼任首相人選。特別是大正和昭和初期,天皇年紀輕,缺乏經驗,往往依賴元老裁奪,而為了防止政黨奪權,元老(尤其是山縣有朋)更是固守陣地,與政黨明爭暗鬥,也因此飽受民間攻擊,指斥元老插手政治。
後期則是第二次大隈重信內閣倒台前後(1916年)至西園寺公望病逝(1940年)為止,隨著山縣有朋和松方正義的離世(山縣1922年,松方1925年),元老只剩下西園寺公望一人。昭和天皇漸漸成長,有自己的意志,加上牧野伸顯、木戶幸一等宮中勢力膨脹以及軍部的東山再起,年邁的西園寺公望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儘管在國家遇上危機時西園寺仍然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但他作為元老的身影愈來愈淡薄,僅能與宮內和軍部維持著微妙的平衡。西園寺亦沒有為元老增添新成員,後繼無人,在他死後元老便正式步入歷史,那時候日本正好踏上了戰爭的不歸路‥‥‥
元老與官僚的鬥爭在伊藤之雄教授的筆下簡單明瞭,其精彩程度絕對不下於幕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主張,為了實現自己的藍圖,視乎形勢,時而互相排擠,時而攜手合作,正如作者所說:「他們都根據局勢適時思考理想之真義,既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也是真正的現實主義者。」最明顯的例子是山縣有朋,他特別討厭政黨,也特別討厭大隈重信,但有時候卻不得不與大隈重信合作(例如增設師團問題),他拉攏政友會第二任總裁西園寺公望以牽制大隈重信(和他背後的憲政黨、立憲同志會),對於原敬(政友會第三任總裁)這個晚年登場的宿敵更是心服口服。顯然即使山縣有朋如何隻手遮天,在晚年始終沒法超然於政黨政治之上。
雖然說政治上沒有絕對的敵人,但在看似毫無原則的縱橫捭闔之中,仍然看出人物的鮮明個性。而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明治元勳縱使權力慾旺盛,常有意見不合,或勾心鬥角,但總是以國家利益為考慮,凡事親力親為,絕不是為了一己私利。
現在雖然沒有「元老」,但政黨內部各個派系之中,亦有大佬領導著,他們就像元老一樣對黨內(派系內部)的人事指手劃腳,雖然不在其位,卻繼續發揮著無比的影響力。不過這種元老政治文化,並不是日本獨有,很多國家都普遍存在,大家應該想到很多例子。
目次
前言 隱形制度的形成
序章 何謂元老——“元勳”“黑幕”與制度
第一章 明治維新後領導人的選定——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岩倉具視的時代
第二章 憲法的制定與元老制度的形成——伊藤博文與山縣有朋的對立之始
第三章 甲午中日戰爭後的定型——明治天皇與伊藤博文
第四章 元老與東亞秩序及近代化——戰爭、條約與元老群像
第五章 政黨崛起導致的制度動搖——伊藤博文之死
第六章 第一次護憲運動引發的危機——山縣有朋的應對
第七章 元老制度的存亡之戰——山縣有朋和大隈重信的攻防戰
第八章 原敬內閣統治下的首相權力擴張——山縣有朋的抵抗與妥協
第九章 如何渡過危機——山縣有朋去世後的西園寺公望
第十章 首相推薦新方式——掌權者西園寺公望
第十一章 昭和天皇的青春年少與理想——西園寺公望的不安與苦惱
第十二章 “九一八”事變後進入軍部勢力抬頭的時代——西園寺公望的靈活應對
第十三章 “二二六”事件與元老的權力——西園寺公望對軍部的壓制
第十四章 太平洋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天皇的努力和內大臣的輔弼
注釋/後記/主要參考文獻
序章 何謂元老——“元勳”“黑幕”與制度
第一章 明治維新後領導人的選定——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岩倉具視的時代
第二章 憲法的制定與元老制度的形成——伊藤博文與山縣有朋的對立之始
第三章 甲午中日戰爭後的定型——明治天皇與伊藤博文
第四章 元老與東亞秩序及近代化——戰爭、條約與元老群像
第五章 政黨崛起導致的制度動搖——伊藤博文之死
第六章 第一次護憲運動引發的危機——山縣有朋的應對
第七章 元老制度的存亡之戰——山縣有朋和大隈重信的攻防戰
第八章 原敬內閣統治下的首相權力擴張——山縣有朋的抵抗與妥協
第九章 如何渡過危機——山縣有朋去世後的西園寺公望
第十章 首相推薦新方式——掌權者西園寺公望
第十一章 昭和天皇的青春年少與理想——西園寺公望的不安與苦惱
第十二章 “九一八”事變後進入軍部勢力抬頭的時代——西園寺公望的靈活應對
第十三章 “二二六”事件與元老的權力——西園寺公望對軍部的壓制
第十四章 太平洋戰爭真的無法避免嗎——天皇的努力和內大臣的輔弼
注釋/後記/主要參考文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