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大內家的大寧寺之變,情況比尼子家的新宮黨和毛利家的井上黨更複雜,值得大書特書。
事發在天文二十年(1551年)八月二十八日,陶隆房舉兵突襲山口,迫使大內義隆逃走,流落到大寧寺自盡。事後陶隆房從大友家迎了大友晴英來繼承家督,自己拜了晴英的偏諱,改名做陶晴賢。陶晴賢在攻擊吉見氏的時候,與毛利元就破裂,引發日後嚴島合戰。
大內家是百濟琳聖太子的後代,渡日後在周防定居,開枝散葉,子孫繁昌,散居周防各地,歷經幾代發展,積蓄了一定實力,到平安時代後期,已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國衙官員。平安後期大內盛房的弟弟盛長,居於佐波郡右田村而以右田為苗字,四代以後,庶子弘賢從主家分出,以居地陶村為苗字,為陶氏之祖。自永享四年(1432年)陶盛政就任周防守護代起始,陶氏各代家督皆襲此職,又因周防是大內家的發祥地,故此陶氏地位非同凡響。而大內義隆繼承了父祖各代的龐大家業,並持續擴張領土,是大內氏最鼎盛的時代。陶隆房叛變的原因,雖然並不像本能寺之變那樣撲朔迷離,但仍有討論空間。以下我將仿照學界分析本能寺之變的筆法,把陶隆房叛變的原因分成失寵說、怨恨說、野望說、競望說和黑幕說五部份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