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安藝毛利史(第二章/第四節:兄弟鬩牆)



〔四、兄弟鬩牆〕

  幸松丸病逝後,家督之位懸空,毛利興元的兄弟之中,只剩下元就以及其異母弟毛利元綱〈又稱相合元綱,因家於相合一地而以相合為姓。以下皆稱相合元綱〉有繼承的資格;在元綱之下尚有一弟,名曰就勝,但自幼已入空門,沒有家督繼承權。按常理說,由年長的元就來繼承家督是合理不過的事,然而相合元綱雖然庶出,但在過往戰役上有出色的表現,在家中亦不乏支持者。


  關於家督繼承這一件大事,就連遠在出雲的尼子經久也感關注。尼子經久不久前以武力要脅毛利家,開出了殺害坂廣時的苛刻條件,迫使毛利家臣服,成功將毛利家收歸旗下,至於毛利家上下是否會甘心為尼子效力,甚至是否還有暗中跟大內家聯絡,卻是誰也不能保證。鏡山城一役,元就出色的謀略,亦引起了經久的注意;在戰後處理問題上,曾獲元就擔保給予領地的藏田直信,卻被自己下令斬了,想來元就必定十分尷尬和難堪。尼子經久要徹底控制毛利家,決不能讓元就繼承家督,因此不得不從毛利家內部進行分化工作。

  失去了幸松丸的毛利家,決策權就落在身為執權的老臣志道廣良身上。志道廣良有讓元就繼承家督的打算,十年前毛利興元尚在京都的時候,為免元就乘虛作亂,雙方交換過起請文,經過這十年來的相處,對於元就的不信任態度也漸漸轉變過來。志道廣良與福原廣俊、粟屋元秀、國司元相等人積極聯繫,密謀擁立元就。在幸松丸死後第四天,廣良連同渡邊勝、井上元兼、國司有相、井上有景一起前往多治比猿掛城拜見元就,提出希望元就繼承家督的意願,元就以「傳聞尼子經久打算從其子孫中挑選一人過繼到毛利家並擔任家督之位,如要剷除這個禍根,必須先將這個情況上達幕府,讓他們定奪」為由,婉拒了他們的請求。

  於是家臣們決定由侍從粟屋縫殿允上洛,向幕府求得「繼目安堵」〈確保家督繼承權的保證〉,並且在六天後的七月二十五日,向元就遞交一份由家中十五名宿老簽署的連署狀,承認元就為家督繼承人,並發誓對其效忠,並促請元就早日遷往郡山城主政。連署的十五名宿老依次為:福原廣俊、中村元明、坂廣秀、渡邊勝、粟屋元秀、赤川元助、井上就在、井上元盛、赤川就秀、飯田元親、井上元貞、井上元吉、井上元兼、桂元澄、志道廣良〈《毛利家文書》第二四八條〉〈註1〉

  值得注意的是,這十五人當中井上家族就佔了五名,可見井上一族在毛利家中佔有龐大勢力。井上一族的某些人漸漸不聽命令,恣意妄為,也因此而埋下被肅清的種子。

  得到多治比元就的同意後,家臣們派遣使者,帶著「繼目安堵」以及連署狀,前往月山富田城會見尼子經久,向其表明幕府及家中上下一致承認元就為新家督的事實,尼子經久對於毛利家上下迅速的舉動頗感詫異,但事已至此,即使阻止元就繼任家督,也無濟於事,只好打消念頭。

  多治比元就進入吉田郡山城,是在同年八月十日申酉交替之時〈下午五時〉。入城的時分,乃由元就夫人妙玖,依託位於郡山城東面難波谷的滿願寺的法印榮秀所卜算出來,以八月十日申酉之時為最佳。自此,元就正式繼承毛利宗家,「多治比」之姓也從此改為「毛利」。當時的元就已是二十七歲的壯年。

  如前文所述,尼子經久力圖阻止元就繼任家督,以絕後患,於是他看上了另一位有資格競爭家督之位的相合元綱。據《陰德太平記》的記載,相合元綱武勇過人,可與源義經相提並論,同時也是家族秘傳兵法指南書《闘戰經》的擁有者〈註2〉;而且元綱在有田中井手合戰以及鏡山城一役均有出色戰績,如果能將元綱和其黨羽拉攏過來,不但能夠壓制元就,長遠來說,亦可以成為尼子家稱霸路上的一個助力。但是能否讓元綱背叛元就,自己卻毫無把握,尼子經久於是命令心腹重臣龜井秀綱前往試探。

  正好在毛利家中,有重臣渡邊勝和坂廣秀二人者,雖然同是在連署狀中簽名並發誓效忠的宿老,心裡其實懷著加害元就、擁立元綱的陰謀。渡邊勝乃譜代重臣〈以主公的隨從身份列為家臣〉,而坂廣秀則是在日下津城被迫自盡的前執權坂廣時之子。大永四年〈1524年〉正月,亦即是元就繼任家督之後不足半年,龜井秀綱先後前往船山城和甲田村下小原長見山城會見相合元綱和渡邊勝,表明尼子經久有意擁立元綱成為家督,試探二人的意思。

  儘管會談的內容無從得知,但是相合、坂、渡邊三人的陰謀,卻被毛利元就從細作口中得知。同年四月八日晚上,元就突然發兵攻擊相合元綱的居城--位於郡山城南麓的船山城,由於事出突然,相合元綱毫無準備,唯有倉卒應戰,最後不敵力盡而亡。

  至於涉嫌謀叛的主要人物--坂廣秀以及渡邊勝,按一般說法是受到討伐而亡,然而根據軍記物《藝侯三家誌》以及《陰德太平記》記載,坂廣秀在得知相合元綱戰死後,在自己的居城內切腹自盡;而渡邊勝則被元就以出使尼子家為由,召到郡山城接受任務,結果被當場逮住,被扔下郡山城北方的難波谷致死。渡邊勝的父親以及其一族,亦遭到誅滅,十四歲的兒子虎市則在保母保護下逃到備後國甲山城,得到山內直通的庇護,長大成人後,獲准重返毛利家出仕。

  此外有桂廣澄一人者,乃係前執權坂廣明之子〈因居於桂村而改姓桂〉,亦即坂廣時的侄兒、坂廣秀的堂兄弟。相合元綱伏誅後,毛利元就派使者分別到桂廣澄和志道廣良處,表示自己成為家督的過程中,二人出力甚鉅,因此對他們十分信任,從沒有懷疑他們參與過謀叛事件,日後還需二人多多扶持云云,然而桂廣澄聽後,一方面為廣秀謀叛的事而自責,另一方面又疑心會遭到清算,於是切腹自盡。至於桂廣澄的兒子們--桂元澄、元忠兄弟們,因懼怕元就興兵問罪,而籠城不出。元就本無殺害桂氏兄弟之意,於是派遣家臣兒玉就忠前往桂中山城勸諭開城,遭到元澄拒絕。後來元就親自策馬到城下進行勸說,最終元澄被元就的誠心打動,開城投降。

  相合元綱是否真有反叛之心,其實並無確實記載,不過亦有一說,指毛利弘元在世時,曾打算待元綱成人後將備後國敷名鄉的領地交給他,不料弘元病歿,當時元綱尚幼,唯有讓元綱居於船山城並且擔當城主一職,元綱長大後未能獲得敷名鄉領地,因而心生不滿。姑勿論其動機為何,元綱與尼子家重臣接觸的這一點已經被元就抓住,被視為通敵叛變;元綱死後,元就這個家督之位更加穩固,也斷絕了尼子經久從內部顛覆毛利家的企圖。

  相合元綱生前尚有一子,被毛利元就改送到敷名鄉奴原城,成年後以地名為姓,取名敷名元範,仕於毛利家。

  如前文所述,井上一族勢力龐大,志道、坂、桂、渡邊、光永等等譜代重臣的存在,正好可以牽制井上一族,避免一族獨大的情況出現,然而坂、桂、渡邊的殞命,使平衡局面起了變化,井上一族的囂張跋扈,以致於被肅清,相信也是由此而起,但這是後話,我們將留待本章第十三節繼續講述。

  謀叛事件發生後,毛利元就從早前被派往尼子家當人質的赤川就秀和光永秀時二人口中得知尼子經久的離間計,從此對尼子家去意漸生。當初背離大內而投靠尼子,是迫於形勢,無非為了保存家業,結果反而導致幼主早夭、兄弟鬩牆。雖然明白尼子家的計謀,但是當時安藝國內有不少領主們從屬於尼子家,若果貿然宣佈易旗,只會成為眾矢之的,因此毛利家在等待重投大內家麾下的時機,而這個時機,在不久之後降臨了。

〔附、「百萬一心」〕

  吉田郡山城乃南北朝時期的建武三年〈1336年〉,毛利時親及其一族從越後國佐橋莊遷移到安藝國吉田莊的時候所興建的。原本只是在郡山東南部一處凸出了的山脊上所建築的小城,只有十六個曲輪,面積合計約四千平方米,那時候山城在日本國內並不普及,而且一般只作防衛用途,郡山城的規模,在當時來說並不算小。

  毛利時親以後,元春、廣房、光房、凞元、豐元、弘元、興元以及幸松丸各代,都以這個郡山城為中心發展勢力,直至毛利元就繼承家督,入主郡山城這一年〈1523年〉,將整座郡山城城郭化,大大改變了其規模和實際價值。後世稱元就以前各代所居住的郡山城為「舊本城」,以區別兩個郡山城。

  新修的郡山城本丸位處標高二百米的山頂上,分上下兩段,上段設有物見台〈類似瞭望台的建築物,以監察有否敵軍來襲〉,此地亦是被後世推斷為天守閣的建築地點,下段則為毛利元就居住的御殿,佔地約七百平方米。其南側及東側分別築有二之丸和三之丸,目前還有石垣留存著。

  二之丸的西南面,沿著山脊而下,先有御藏屋敷〈貯存武器、食料和其他日常用品的地方〉,繼而有勢溜之壇、櫓之壇〈擺放弓矢的地方〉、一位之壇。山腳下則是元就平時的居館「御里屋敷」。在勢溜之壇東南面,沿著山脊而下,建有尾崎丸,為元就長子少輔太郎隆元〈1523-1563〉的御殿,再往東南而下,就是擴建前的毛利家歷代居城「舊本城」。

  三之丸的西南面的山谷,尾崎丸的北面,是滿願寺、明星寺等等古剎的所在,除此之外,在尾崎丸附近,還有妙壽寺、興禪寺、常榮寺、洞春院等等毛利一族的菩提寺〈供奉先人的寺院〉。這許多的寺院聚在一起,亦成為郡山城的一大特色。

  本丸北方的山脊上,有釜屋之壇以及建在另一山頭的羽子之丸;本丸的西面,建有釣井之壇,那裡至今還留存著一口直徑一點五米的石砌井戶,相信是當時城內人們的水源。同一方向尚有姬之丸,其石垣處豎立著一塊「百萬一心」的石碑,而這塊石碑,則來自一段故事:

  當時毛利元就尚未元服,仍稱作松壽丸,某一天他帶同家僕們前往嚴島神社參觀管絃祭,當御神幸儀式〈人們抬著神靈,自神社移到別處的儀式〉開始之時,圍觀人群中突然衝出一名少女來,發狂的呼叫著「回來啊!回來啊!」,驚動了周圍的群眾。松壽丸吩咐家僕去調查究竟是甚麼回事。

  原來當時社會上有一種迷信,無論是築城、築橋或是築堤,當出現崩塌時,人們會認為是觸怒了神靈的緣故,他們相信只要在外面抓來眉清目秀的男女當作人柱,活埋在石垣裡,就能夠平息山神之怒。而那名少女跟母親一起前往城下町的途中,遇上了正為石垣崩塌之事煩惱的築城工人,工人們便把母親擄去,少女則被捉到嚴島上來;這一天當少女看到御神幸儀式的熱鬧,想起了母親,禁不住激動起來。松壽丸明白了事情經過後,決定把那名可憐的少女買下來,帶回猿掛城。

  事隔多年,毛利元就長大成人,繼承了家督,並大肆擴建吉田郡山城。在建築姬之丸時,發生數次石垣崩塌事件,普請奉行請求出外物色人柱,元就得悉後,斷然拒絕。翌日早上,元就把一張等身大的和紙交給普請奉行,奉行打開一看,只見紙上寫著「百萬一心」四個大字,元就解釋道:「找一塊約六尺的大石頭,把這四個大字刻上去,以它為根基在上面堆砌石垣,這樣石垣就不會再崩塌。」果然如元就所說,石垣不再崩塌,姬之丸得以順利完成。

  文化十三年〈1816年〉夏天,長州藩士武田泰信經吉田居民堺屋序平帶路下發現了這塊石碑,於是將碑上文字拓下來,交給山口的豐榮神社。後來在昭和六年〈1931年〉,吉田鄉土史調查會將「百萬一心」四個字刻在一塊闊二尺、長六尺的大石上,並豎立在本丸西北面、元就以及毛利一族的墓所附近,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百萬一心」石碑。

  就現在所存的「百萬一心」石碑,我們可以見到,「百」字缺了中間的一撇,變成「一日」;「萬」字以簡體來書寫,變成「万」,拆開來看則成「一力」;「心」字則缺了一點,「百万一心」看起來就成了「一日一力一心」。根據元就的解說,那是代表只要專心一致,同心合力,便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百萬一心」石碑

  吉田郡山城的最大特點,就是它自山頂的本丸起,曲輪群以網狀脈絡向四方伸展,各種功能的建築,在城內應有盡有;城內更建有供家臣們居住的屋敷,讓家臣們能夠結集在一處,遇上了評定或者緊急之事,也不再需要來回於居城和主城之間,延誤了時間,加強了政策執行的效率。同時,城下町的建設,配合郡山城所在的吉田盆地在地理上的優越條件,使經濟得到蓬勃發展;郡山城的要塞化,則使它變得易守難攻,增強了戰略上的靈活性。

  後來吉田郡山城被譽為中世時代、西日本規模最大的山城。
  
  註〈1〉:當中「井上源三郎元盛」,與當年霸佔猿掛城的井上元盛為同一人,後來在井上黨肅清事件中被誅。此外,這十五名家老中的赤川就秀,原是被送到月山富田城的其中一名人質,簽署連署狀之時應尚未動身前往出雲。

  註〈2〉:《鬪戰經》乃大江音人之孫大江維時所著,再由其子孫大江匡房修正的兵法書,為毛利家世代相傳的秘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