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野球害毒論


【野球害毒論】

首先恭喜中華隊奪冠,連本身不是棒球迷的小編,也感受到興奮和喜悅。

搜尋一下日本棒球(野球)的歷史,發現原來今日最受歡迎的國民運動傳入之初,也曾遭受一群保守的「衛道之士」的反對。

棒球隨著明治年間文明開化的浪潮,從美國傳入日本,旋即捲起一股熱潮。各大學紛紛設立野球部,當中尤以早稻田大學和慶應義塾最盛,他們之間的比賽,被稱為「早慶戰」,不管場內比拼或是場外應援,兩隊競爭都非常激烈,甚至出現脫序行為。除了全國各校的野球賽事,大學還派出隊伍積極參加國際比賽,增進自己的球技。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二十二日,《東京朝日新聞》連載了一系列關於棒球運動優劣的論爭,第一篇便刊載時任第一高等學校校長新渡戶稻造的談話。這位曾寫下脂炙人口的名著《武士道》的校長新渡戶認為:

「所謂野球,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偷竊的遊戲(巾着切の遊戯),必須時刻提防對手,為了設計對方,為了成功盜壘,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繃緊全身神經。所以這運動只適合美國人,而英國人、德國人決計玩不來;相反,像英國國技足球那樣,就算把鼻子、顎骨都撞歪了,也要咬牙切齒橫衝直撞的剛勇遊戲,美國人也是玩不來。」

新渡戶認為野球是「賤技」,有害青少年身心。該報接著第二天刊出府立一中(現今東京都立日比谷高等學校)校長川田正澂的文章,列舉四大害處:(一)浪費學生寶貴時間、(二)疲勞影響學習、(三)以慰勞的名義光顧西洋料理店,是墮落的開端、(四)作為體育項目它也是十分不健全,因為主要使用右手投球和擊球,所以只有右手發達。川田校長視野球為青少年品格墮落的原因,更拒絕希望成為野球選手的學生入學。

抱持相似論點的大有人在,例如曹洞宗第一中學校校長田中道光,直言「(野球)選手都是不良少年」 ,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永井道明指出:「收取入場費讓觀眾入場觀看賽事,以此作為盈利手段,且不說學校的問題,身為學生也很悲哀」。除了視之為精神毒害之外,也有從健康方面提出批評的,這裡略過不提。有趣的是,連日本體育會會長加納久宜,也認為野球有違運動的原意(運動の旨意に離る)。似乎當時的大學棒球活動就有過份鋪張的社會問題,而且猶如今天的職業球隊一樣,學校為了贏得比賽,對學生日夜施以嚴格訓練,以致影響正常課業,因此給予人們學生不務正業、前路堪憂,以及學校專門培養不良學生的壞印象。

《東京朝日新聞》此連載一出,立即引起輿論反彈,《東京日日新聞》、《讀賣新聞》、《大阪朝日新聞》、《報知新聞》等報章相繼刊文反擊,極力擁護棒球運動。這場論爭連負責皇室教育工作的學習院都表示關注,時任學習院院長的大將乃木希典,也撰文表示反對棒球活動,認為棒球比賽會使人過份專注於勝負,並為此投入過多時間,直認為這是不必要的運動。

這場論爭最後是「擁護派」大獲全勝,棒球熱潮不退反增,到今天已成為國民運動之一。論爭之後,前述的《大阪朝日新聞》社會部部長長谷川如是閑主導籌辦「全國中等學校野球大會」,將棒球運動從大學推廣至中學,他主張棒球運動不只是手腳並用,而是兼備計劃作戰的智能運動,同時亦可培養團體精神,是全國國民最應該參與的運動。而1936年成軍的棒球球隊東京巨人軍(前身為大日本東京野球俱樂部,現在的讀賣巨人),便是《讀賣新聞》社長正力松太郎一力組建的。可見棒球運動的普及,新聞界出力甚鉅。

#野球
#讀賣巨人

文章連結:https://nihonshi.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html?m=1

延伸閱讀:
棒球是阻礙學生成長、名落孫山,如同小偷般的「賤技」?二十世紀初日本棒球大論戰「野球害毒論」(上)
https://vocus.cc/article/658bed95fd89780001d41f64?fbclid=IwZXh0bgNhZW0CMTEAAR1tRUK060vyFgwNHy9oGLgBQIcd2EV0rG1LwztC5WJRoDSMDqnDSldcqTs_aem_C7wmLAuOIitgnV8JrR1TsQ

棒球圈一致團結反駁假新聞、破除謠言!二十世紀初日本棒球大論戰「野球害毒論」(下)
https://vocus.cc/article/658bf134fd89780001d4469e?fbclid=IwZXh0bgNhZW0CMTEAAR2S3tzdBYbfERC3KKVz7GJ4WmTwZlna3TLnvtHA39wd_FP1EWIxAKYtw1g_aem_Ag68ZXgbEY7dmQwi8fwemw

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三谷博《明治維新史再考》


幕末從黑船來航開始,直到西南戰爭結束,或大久保利通遇刺,前後只有廿五六載,一般幕末維新書籍的論述,大抵就是這個時段為核心。

 

三谷博教授的這本著作也不例外。然而題為「再考」,自然就有新的觀點。

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面白き こともなき世に 面白く

 



「辭世句」一向被認為是武將臨終前的「遺作」,事實真是這樣嗎?

 

高杉晉作有名的「辭世句」:「面白き こともなき世に 面白く」便被認為是他彌留之際的遺作,然後有他的知己野村望東尼在旁「和唱」:「すみなすものは 心なりけり」

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錦絵にみる幕末維新-絵師と庶民の徳川幕府

 

青物魚軍勢大合戦の図


高知市縣立坂本龍馬記念館日前舉辦關於浮世繪的展覽——錦絵にみる幕末維新-絵師と庶民の徳川幕府-」,當中展出大量錦繪作品,包括一些在江戶時代被禁刊的作品。

 

浮世繪在江戶時代興起,一開始只是單色調的版畫,到了幕府中期,逐漸發展出多色彩的錦繪印製技術,題材亦趨多樣化。除了大受歡迎的美人繪、役者繪、名所繪等等題材,還有一些被當權者視為禁忌的作品。蓋因浮世繪發展到那個階段,作為繪師或出版商與市民連結的渠道,多少承擔著傳遞新聞及訊息的功用,自不免成為有心人的宣傳載具。

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維新人物秘話(十三)查理斯理察森 (Charles Lennox Richardson)

 
查理斯理察森是文久二年 (1862) 生麥事件中四名受害外國人中的唯一死者。事後英國向涉事的薩摩藩追討賠償,但被薩摩藩拒絕,引發一年後的薩英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