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新志士眼中,井伊直弼絕對是個窮凶極惡的獨裁者模型,不僅是因為違勅調印,私自允諾與外國簽約,而且不承認自己錯處,更大肆搜捕異見志士,害死了梅田雲濱和吉田松陰等知識份子。維新派最後奪得國家權力,取得話語權,於是井伊直弼背負了污名,被貼上了惡人形象。據說明治年間,井伊家的人變得很低調,對直弼的事情一概諱莫如深,就像禁忌語一樣不敢宣之於口;他們曾經爭取過替井伊直弼正名,但被當時把持政權的薩長藩閥拒絕。最初的正名運動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出現,在橫濱掃部山建立了井伊的銅像,並獲得當時在野的大隈重信(時任早稻田大學總長)主持儀式;後來在大正民主時期,關於井伊直弼的研究開始蓬勃起來,學者研究井伊直弼的一生,探討他思想形成過程,重新評價這個人物。
撇開將軍繼嗣以及和宮下嫁問題,單純以開國方針而言,明治政府所做的其實與井伊直弼或之前的幕府老中同出一轍。年輕的維新志士不過昧於世界局勢,一味攘夷,才不能接受與外國簽訂條約的事實(當然條約本身也有不平等的成份,所以明治年間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到外國爭取改正條約),然而幕府高層比維新志士明白得多,他們清楚知道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是沒辦法拒絕條約而讓日本淪為列強侵略對象。井伊直弼既不是第一個提出與外國簽約的人,當時的情勢也不容幕府有思考餘地,假使他的前任堀田正睦(首席老中)繼續處理與外國的交涉的話,說不定也有同樣的結果。換句話說,井伊直弼只是在危急關頭很不湊巧地處身在那個位置而已。
當然他與安政大獄是脫不了干係的,也是比違勅調印更嚴重的污點。搜捕異見份子、大興牢獄使他得到獨裁的標籤。不過諷刺的是,他在就任藩主之前,曾醉心於學問,不僅在和歌、茶道、武術等方面造詣非凡,而且對於其他知識份子懷抱著崇敬的心,經常向他們請教治國之道。他所倚重的心腹重臣長野義言、中川祿郎、三浦安庸等人,都是彥根的碩學鴻儒,這些學者出於對前任藩主井伊直亮(直弼的兄長)的失望,將未來寄託於井伊直弼身上,紛紛上書建議直弼廣開言路,以仁義皇道治國。對於這些忠告,井伊直弼都能虛心接納,表現出寬大的心胸。照這樣下去,他必定會成為一代賢君。
可是他最後採取了打壓異己的手段,殘害了許多他所尊崇的知識份子,跟他就任藩主以前禮賢下士的態度判若兩人。到底實情如何?我們根據母利美和的《井伊直弼》和其他史料,以彥根藩和水戶藩鬥爭為軸心,來探討井伊直弼的作為以及幕政的進程。
井伊直弼 |
井伊直弼與德川齊昭之爭
自從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來航之後,圍繞開國和攘夷的問題觸發了幕府高層的鬥爭。水戶藩的德川齊昭、薩摩藩的島津齊彬強烈主張攘夷,而井伊直弼以及一眾老中(包括上面提到的堀田正睦)主張開國。所謂開國,並非任由外國人在日本予取予攜,而是在了解自己國力不足以抵抗的前提下,開放貿易加強實力,最終目的還是攘夷。所以開國和攘夷不是對立的概念,而是手段和目的的關係。即使在井伊家內部,重臣和學者們都有不同見解,有的主張讓美國人到長崎貿易,與荷蘭人同樣對待,有的則歡迎開放貿易,但同時提升武備以防萬一。
不過黑船來航時井伊直弼仍未出任大老,當時他繼承彥根藩才不過兩三年,但井伊家身為譜代筆頭和溜間詰大名的家格,讓他能夠享有與老中共同議政的權力。黑船來航以後,幕府決策層先後由老中首席阿部正弘和堀田正睦主持,阿部正弘與德川齊昭、島津齊彬、松平春嶽等人相善,更破例讓德川齊昭出任海防掛(相當於外交顧問),如此一來攘夷派將主宰對外政策,對主張開國的井伊直弼一派甚為不利。
阿部正弘雖然與德川齊昭聯手壟斷決策層,又企圖讓外樣大名加入議政團體,但另一方面他在嘉永七年(1854年)培里再度來航時跟美國簽訂和親條約,惹起攘夷派德川齊昭不滿。德川齊昭憤而辭去了海防掛一職,並要求阿部正弘罷免開國派老中松平乘全和松平忠固,這兩位老中都是與井伊直弼親近的人,使井伊直弼大為不滿。井伊直弼是世代忠臣,也是溜間詰三大名(井伊、會津松平、高松松平)之首,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阿部正弘也不得不讓一步,將首席老中之位讓給堀田正睦。堀田正睦也是開國派,極度喜愛西洋事物,素有「蘭癖」之譽,他與同樣是開國派的井伊直弼交情匪淺。
除了外交問題,井伊直弼和德川齊昭的鬥爭在將軍繼承人方面另闢一個新戰場。德川齊昭在幕閣失去發言權,便起了讓兒子一橋慶喜當下任將軍的念頭,這想法得到島津齊彬、松平春嶽等大名的支持,一橋慶喜本身亦甚具人氣,集眾望於一身,如果由一橋慶喜繼任將軍,則井伊等開國派萬事皆休了,只是老爸德川齊昭在大奧裡面不受歡迎,是一橋派的弱點;井伊直弼看中這一弱點向將軍德川家定下手,推舉紀州藩主德川慶福。德川家定是有點愚鈍的人,身體也不好,似乎並不長命,卻不是一般所認為的智力缺損。井伊直弼積極接近德川家定,企圖在將軍繼承人一事取得將軍的支持,最終成功爭取德川家定的承諾,定德川慶福為將軍繼承人。
日美通商條約
其時阿部正弘已死,堀田正睦順理成章就任首席老中。美國駐下田領事哈里斯這時候來要求幕府與美國簽訂通商條約,但幕府不敢自作主張,所以堀田正睦決定親自上京尋求天皇勅許。不料孝明天皇拒絕頒下勅許,堀田正睦只得返回江戶,並希望推舉德高望重的松平春嶽當大老,由他出面解決棘手的條約問題。這時候德川家定發揮了決定作用,他拒絕了堀田正睦的提議,改讓井伊直弼當大老,認為無論家世與人品,井伊直弼都是不二人選。就這樣井伊直弼在安政五年(1858年)四月二十三日登上大老寶座。
當時滿清爆發阿羅號事件,英法聯軍擊敗清兵,美國駐下田領事哈里斯乘機向幕府進言,謂英法聯軍可能乘勝進擊日本,幕府應該馬上跟美國簽約換取保護。井伊直弼雖然主張開國,但沒有朝廷勅許,他決不敢擅自與美國簽約,他指示下田奉行井上清直和目付岩瀨忠震前往船上與哈里斯交涉。井伊直弼給兩人的指示是盡量拖延時間,直到再度上京的堀田正睦取得朝廷勅許。結果兩人似乎沒有經過太多交涉,也沒有等到勅許,便在六月十八日匆匆與哈里斯簽約,距離哈里斯提出簽約要求才僅兩天時間。這便是後來政治鬥爭白熱化的導火線。
考慮到負責簽約的岩瀨忠震雖然也是開國派,但他其實是一橋慶喜的支持者,我們可能對整件事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通商條約簽訂後,井伊直弼驀然發覺不對勁,因為沒有勅許下擅自簽約肯定不是他的本意,而他明明指示過岩瀨忠震要拖延時間,結果這天才剛吩咐完,隔天就簽約,但如果是岩瀨忠震故意違反井伊的指示卻又另作別論,只是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岩瀨忠震是故意這樣做。井伊直弼連忙召集手下重臣開會議商討對策,有人提出馬上派人去哈里斯處取消簽約,但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井伊直弼想不到其他方法,於是考慮辭去大老職務,但是重臣宇津木六之丞認為如果辭去大老職位,便正中反對派下懷,讓德川齊昭陰謀得逞。從這段細節可以看出井伊直弼也是受害一方,可是實在不得已,便拿老中堀田正睦來祭旗。
上面提到堀田正睦也是個開國派,也跟井伊直弼有交情,為什麼會成為井伊直弼的犧牲品?原來哈里斯要求簽約期間,堀田正睦正進行第二次面聖之旅,就條約簽訂和將軍繼承人的問題請求天皇裁決。這一次天皇沒有拒絕簽訂條約,只是吩咐幕府應與諸大名商議行事。井伊直弼算過,堀田正睦應該可以在六月十四日帶著勅許和將軍繼承人的奉書回到江戶,那麼自己就可以在六月十八日對外宣布繼任人選了,豈料六月十八日不但不見有任何勅許和奉書,岩瀨忠震更出乎意料地與美國簽了約。
堀田正睦此刻正在返回江戶途中,不過他把將軍繼任人的奉書藏起來,假裝部下還沒有送達。原來他在將軍繼任人選的問題上,也是支持一橋慶喜的,所以他想方設法不讓井伊直弼得到朝廷奉書。可是紙包不住火,井伊直弼在簽約事件後的六月二十三日發現堀田的圖謀,便馬上宣布罷免堀田和其他有份的官員,翌日正式宣布德川慶福為繼任人。在將軍繼任問題上井伊直弼小勝一仗。
戊午密勅及安政大獄
井伊直弼雖然成功擁立紀州藩主德川慶福為將軍繼承人,但他面對的是更嚴峻的環境:幕閣當中仍有許多人支持德川齊昭和一橋慶喜父子,這些人甚至與外樣大名和朝廷公卿聯合起來,透過朝廷力量挽回劣勢,當中島津齊彬率領二千五百人打算從薩摩上京,企圖以武力作後盾,迫使天皇下詔向井伊直弼問罪,不過未離開鹿兒島他就病死了。
儘管井伊直弼對不依時登城的德川齊昭和松平春嶽等人處以蟄居之刑,但一橋派在京都的籠絡工作仍未停止。另一方面,孝明天皇曾經以退位要脅,迫使井伊直弼強行中止已簽訂的條約,但幕府不從,最終天皇在八月八日向水戶藩發送密勅(即戊午之密勅),密勅中斥責井伊直弼擅自簽約之事,並責令諸大名共同輔助幕府施政。所謂密勅指不經幕府指定的公卿(關白必須在場,當時關白九條家是幕府在朝廷裡的代言人)直接向大名傳達旨意,此舉破壞了幕府二百多年來的規矩;而接受密勅的水戶藩,則被井伊直弼視為對幕府謀叛,於是有安政大獄的出現。
自九月開始幕府老中間部詮勝、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開始大肆搜捕與密勅事件有關的廷臣、藩士及與他們相關人物,當中有許多人被處以極刑。《彥根藩井伊家文書》保留了當時的罪狀案,紙上還附有若干黃色的小字條,對應那些罪犯的刑罰。一直以來的說法是那些施予被捕者的酷刑,全是出自井伊直弼一人的主意,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不過有研究指出,那些寫上了刑罰的小字條,並非井伊直弼親手所寫的,可能是出自負責判案的老中手筆,這並不是說與井伊毫無關係,而是判罰方式可能是經過合議決定的。
雖然對一橋派人士展開了搜捕,但井伊直弼的處境愈來愈尷尬。來自朝廷的詰問並沒有放鬆,在當年十二月老中間部詮勝上洛面聖後,終於釋除了天皇的疑慮,得到天皇承認條約的合法性,不過文書中記錄了「等候日本回到鎖國的良法」云云,表示天皇願意跟幕府冰釋前嫌的前提,是天皇認為簽約只是權宜之計,最終還是以回到鎖國狀態為目的,所以如果把這文書公開的話會被外國誤會為取消條約,恐怕會招來兵禍,因此只能秘而不宣,結果負責與天皇交涉的間部詮勝成為功臣,相反井伊直弼則一直繼續「罪人」的身份,承受世間的批判。
另一方面,水戶藩是安政大獄受害最深的一藩,然而藩內的意見卻呈現極大的分歧。繼任水戶藩主的德川慶賴與父親德川齊昭的立場截然相反,慶賴對於井伊直弼處分父親的做法大為讚賞,還特意提醒井伊直弼注意水戶脫藩浪人的襲擊。事實上,隨著德川齊昭的失勢、德川慶賴的所謂書生派親幕府勢力抬頭,在返還密勅一事上積極與幕府配合,與齊昭同一陣線的天狗黨員激於義憤都紛紛脫藩,他們潛伏在井伊直弼位於外櫻田的官邸附近,伺機對井伊下手。井伊直弼不是不知道危險,但他坦然面對,沒有刻意防範,結果在安政七年(1860年)三月三日早上,前往江戶城上班的井伊直弼路經櫻田門外遭到水戶浪人刺殺,享年四十六歲。
井伊直弼死後,一橋派重佔上風,在公武合體以及島津久光帶兵上洛促成幕政改革的氛圍下,井伊家面臨被清算的命運,彥根藩把安政大獄的罪過歸咎於井伊直弼的心腹長野義言和宇津木六之丞,把二人斬首,並自願削去十萬石,才避過清算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