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貨幣戰爭》這一類書籍,因為它讓我覺得歷史是一件很立體的學問,即是說,歷史不是我們在學校課本裡讀到的、只屬於政治家的事情,它還包含某個時間段裡所有社會階層的活動事跡。尤其是近代史,伴隨著商業資本的崛起,歷史的論述就不能只聚焦在政治家身上,因為影響歷史走向的,不只是政治家的想法,還有經濟狀況的起伏。
讀戰國史這一塊,經濟方面總是著墨不多,多數都是某某大名怎樣打仗,某某家臣有甚麼事跡等等,論述充滿人物個性,特別是華文書籍,由於屬於科普讀物,不可能太深入,所以都只停留在人物介紹的層面,甚至有些論述出現錯誤或者過時。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有點中二。日文書籍好一點,有很多關於領國經營的專書和論文,不過對於外國人來說,如果不是研究者,根本不會特地去搜尋來看。
而且,戰國史的經濟狀況論述,多數是以大名視角來描寫,很少有以個別商人為單位的論述。我倒是很期待將來有這方面的專書,最好可以翻譯成中文,豐富華文戰國界的內涵(目前中文版書籍之中我讀過最精深的相關專書是石井寬治的《日本經濟史》第二版,五南出版社,可惜已絕版)。
至於我正在鑽研的明治維新,就真的豐富很多了。這正是近代史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喜歡幕末史的原因。
前陣子拜讀日本作家三好徹寫的《政・財腐蝕の100年》,一開始讀便欲罷不能,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書籍。雖然他是小說作家,但內容不乏考據,對於複雜的政商關係和政治事件,能夠用作家特有的生動筆觸,抽絲剝繭逐一描述。就我所見,作者並沒有特別的立場,為幕府或維新政府任何一方辯護,而且都能翻找史料去佐證,增加可信程度。
書中每一頁都讓我驚訝不已。因為每件事件背後都有這麼複雜的利益瓜葛,跟我之前讀過的維新書籍截然不同,有些甚至聞所未聞。
以下舉兩個事例簡單說明一下:
1)
三菱是土佐商人岩崎彌太郎一手創辦的會社,前身是土佐藩御用的半官方公司九十九商會。廢藩置縣之前,岩崎彌太郎透過一些手段,獲板垣退助允許將屬於藩的資產撥歸商社所有。以後岩崎就以這些資產來發展船運業。當時三菱的對手是維新政府官營的郵便蒸氣船會社,但郵便蒸氣船會社恃著官營身份,收取很高的費用,不得人心。適逢台灣征討(即西鄉從道出兵討伐台灣原住民事件)和西南戰爭,岩崎看準機會爭取承包運輸事務,獲得巨額利潤,又贏得了政府和民眾信任,戰爭結束後,收貴昂貴的郵便蒸氣船會社敵不過三菱,便急速沒落,最後破產,由三菱全盤接收前者的船隻。為了對付英美獨佔的太平洋航線,維新政府還特地資助三菱經營日本到上海的航線,因地利之便,三菱成功將美國的Pacific Mail和英國的鐵行輪船公司(P&O)趕出市場。
至於三菱如何在台灣征討和西南戰爭期間取得承包經營權,就跟大隈重信和大久保利通有關。當時島津久光獲邀出任左大臣,他要求把推動西化的大久保等人撤職,素來鐵面無私的大久保利通,竟然礙於昔日主從情誼,不敢與島津久光作對,大久保只好拜託大隈重信出面說服島津,大隈重信答應大久保的要求與島津對質,條件是讓岩崎取得承包經營權,大久保只得答應。而土佐出身的岩崎如何認識佐賀出身的大隈呢?原來正是幕末時代在長崎認識的。
三菱是日本郵船會社(NYK)前身,從事航運業的朋友都會聽過這家公司,前些年才跟三井(MOL)和川崎(K Line)合併為現在的ONE船公司。
2)
明治十四年政變,是藩閥政府與自由民權派就憲法和設立國會問題的衝突的結果,導火線是開拓使官有物轉讓事件。當時政府已是薩長藩閥的囊中物,十名參議之中,就有八個是薩長出身的。而這些薩長元老大多是不乾不淨之人,跟自由民權派鬥爭之餘,亦不忘歛財。政府撥出一千多萬日圓開發北海道,由黑田清隆擔任開拓使(首任開拓使是東久世通僖,黑田是第二任)。但是北海道開發經營不善,超支嚴重,最後失敗收場,而政府多年來投資在北海道的資產,竟讓黑田清隆以三十八萬七千日圓的賤價購入,而且分三十年無利息攤還,消息傳出之後(有傳是大隈重信洩漏消息)激起眾怒,不僅受到政敵(自由民權派、新聞界、民眾)的圍攻,連官方報刊也表示不支持,有說黑田清隆老羞成怒,想找些亡命之徒教訓報社。為了保住藩閥的勢力,不讓自由民權派得逞,政府(以伊藤博文為首,主張普魯士式立憲君主制)於是把與自由民權派(支持英國式的立憲君主制)同氣連枝的大隈重信開除出去,是為明治十四年政變。
單就開拓使官有物轉讓事件來說,就有官商勾結存在。開拓計劃破產後,留在北海道的資產就成為無主之物,當然引起貪婪政客的垂涎。黑田清隆是最接近開拓使官有物產的負責人,但他自己沒有資本,也不好意思出面,所以委託關西貿易社和北海社兩間公司專門接受這些財產。關西貿易社的老闆是誰呢?正是黑田的同鄉好友、實業家五代友厚;北海社的老闆呢?也是黑田的同鄉兼下屬、開拓使權大書記官安田定則。這兩間公司正是在明治十四年創立的,目的就是要低價接收這筆官產做生意,黑田清隆之心路人皆知,但維基百科沒有寫。
上面說到薩長元老大多都是貪財之徒,長州的井上馨更是這方面的傑出人物,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談。薩長藩閥勢力之大,連太政大臣三條實美也要給面子(他本來就不是有才幹之人)。黑田清隆要接收官產,必須得到天皇批准才行,當時明治天皇剛好出發巡幸東北,預計要三個月後才回京,為免途中出現變卦(害怕被大隈重信背後的三菱捷足先登),黑田要求三條實美趕上行列,盡快拿到聖旨,薩摩派同僚不用說,長州派大概也是其身不正,出於共同利益考量,也不會反對,三條實美一個人,怎能忤逆薩長大老們的意思呢?於是趕緊離京堵住天皇,順利拿到聖旨,接著就是發生上面所說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