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小早川秀秋「倒戈」因由

昨天在臉書跟朋友聊到小早川秀秋,對於他在關原之戰是否「倒戈」作出討論。因為近年學界的說法,都指出他一開始就不是西軍,而是早就跟德川家康暗通,這個說法有史料和文書支持。筆者想在這裡整體一下自己的想法,供大家討論。

其一是八月二十八日,淺野幸長和黑田長政寫給小早川秀秋的信中,提及二人一直向北政所寧寧(秀秋的養母)關說,爭取北政所的支持,而德川家康將在兩三日內抵達美濃(實際上德川大軍在九月一日才離開江戶),希望秀秋在此之前給予答覆(「桑原洋次郎所藏文書」)。其二是九月十四日,關原合戰前一天,本多忠勝和井伊直政寫給秀秋家老平岡賴勝和稻葉正成的起請文,重申家康對秀秋別無異心,催促秀秋早日答覆,事成後將給予上方兩國作為報酬(「關原軍記大成」)。這份起請文證明到關原合戰開始時,秀秋還沒表態。

九月十四日當天,小早川秀秋帶隊登上關原西南面的松尾山城,驅逐了守將伊藤盛正,這座新城原本是預留給中國眾(即毛利軍),但被秀秋搶去了。當時石田三成還在大垣城,他有否想過秀秋來意不善呢?如果他覺得秀秋不是支持自己,那麼十四日半夜離開大垣城跑到關原去,是否冒險之舉?

東西兩軍大戰就在第二天早上爆發。這裡有兩個盲點值得思考:第一,有誰會想到在石田軍離開大垣城第二天就開戰?第二,有誰會想到戰爭在半天內完結?

我想總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場持久戰,至少結束得不會這麼快,而且不會這麼一面倒。若是當時大家都有這種意識,那麼小早川秀秋其實還有很多時間考慮去向。

但事實是戰爭進行得太快,在松尾山上的小早川秀秋,因為跟德川家康有過協定,若是支持德川便會得到兩國作為報酬。若果秀秋在山上觀戰,眼白白看著戰爭完結,或者在勝負分曉之時才行動(不管幫助哪一方),家康會否如願提供報酬?甚麼都不做,就想白拿報酬,這似乎說不過去,秀秋又不是CY。

因此小早川秀秋已經沒有時間跟德川家康談條件了,戰爭若是在自己料想之外提早結束,那麼秀秋將一無所有,所以他必須立即下山參戰,幫助任何一方。幫助西軍的話,便等於撕毀跟德川家康的協定;幫助東軍的話,事成便有報酬。

以前流傳的所謂鐵砲恐嚇秀秋的故事,現在已被證實是虛構的。換句話說,這是秀秋自己的決定。若果秀秋確實是有這種思慮的話,那他確是個頭腦清晰的人。雖然一般說法指秀秋參戰才是整場戰役的轉捩點,在此之前東西兩軍尚未分出勝負,但等到東軍佔上風才加入戰團,功勞便會大打折扣,所以秀秋其實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必須馬上作出決定。

而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雖然戰後沒多久他就死掉了。

至於秀秋在戰前是怎樣給德川家內通呢,他的立場又是如何?這是需要考究的,目前並沒有太多史料佐證。但是如上面兩封文書所示,北政所、平岡、稻葉三人應有莫大關係。這只是筆者猜想,確實答案有待史家調查。

題外話。因為日本電影「關原」將在十一月在台灣上映,友站戰國史專欄(《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作者胡煒權主理的臉書專頁)會不定期錄製影片,親自說明關原合戰的大小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專頁追蹤帖子。

「戰國史專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ngokujapan/
(本部落格主頁右方亦有連結)

1 則留言:

  1. 我曾經看過一個日本大學學授說認為石田連夜轉移陣地是為了確保一旦戰敗,從關原離開到自己居城的退路,因為在杭瀨川阻截東軍是西軍最初的戰略,小早川軍來到後上山將此一戰略破壞了,第二天的戰鬥是西軍對小早川開始的,所以穩重的德川才敢進入關原,對西軍進行側擊,不知版主有沒有聽過以上看法,覺得真實度高不高?

    回覆刪除